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Ⅰ型X射线暴是发生在中子星小质量X射线双星表面的不稳定核燃烧过程。Ⅰ型X射线暴的辐射可对中子星周围的物质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回顾了Ⅰ型X射线暴与中子星周围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解释,包括坡印亭-罗伯逊效应引起的吸积率增加、Ⅰ型X射线暴能谱中的吸收限特征、吸积盘反射、千赫兹准周期震荡信号的变化、冕冷却导致的硬X射线缺失等;此外,还介绍了NICER卫星相关观测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2.
为解决重庆奉节-巫山交界的大溪河区域拟建桥梁选址问题,针对研究区大气情况复杂多变且地质灾害多发的现实情况,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该区域进行2018年10月—2021年11月的时序地表形变监测,对比了3种大气延迟校正方法并采用GACOS大气延迟校正方法对研究区大气延迟相位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区域内整体平稳,局部有较高速率的地表形变,形变速率值处于-62 mm/a~30 mm/a之间。基于监测结果,综合已有资料和遥感影像,提取到5个异常区域并利用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信息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划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将风险分区结果与SBAS-InSAR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叠加分析,筛选得到2个待选稳定桥址,最后加以工程地质因素分析,确定适宜桥址区域,对辅助桥址选择及桥梁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3.
???????????????????????????????????????????????????????????????????????????????????????????????????????????????????????????????????????????????????????????????????????????????????????????????????÷????????????????????????????  相似文献   
114.
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准确获得水成沉积物的年龄是第四纪年代学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释光技术的发展,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具体释光技术的选择、释光测量方法、测年矿物的种类、矿物的粒级和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方法等。线性调整光释光技术能够提取光释光信号中衰退快的组分;单片再生法应用广泛;单颗粒技术在挑选沉积时晒退充分的颗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水成沉积物中的石英比长石更易晒退;较多的实验表明水成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比细颗粒更易晒退;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模型很多,但尚无一种统计模型适用于所有样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气候、构造运动、冰川进退历史和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壤侵蚀量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及碳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石学分析基础上,结合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和鄂博梁剖面上、下干柴沟组湖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试图阐述不同类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古气候特征,研究该时期柴达木盆地古气候演化历史。结果显示:该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可以分为生屑灰岩、砂屑灰岩、藻灰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5大类。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存在明显区别,鲕粒灰岩δ18O和δ13C偏高,且都为正值,形成于炎热干燥的古气候和咸水沉积环境中;藻灰岩类明显富集13C的特点与藻类等水生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反映沉积于温暖干燥气候背景下的一个水体盐度偏高的稳定水体之中;生屑灰岩和砂屑灰岩类δ18O和δ13C都比较集中,且表现出明显的低值,反映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且具淡水补给的开放性湖泊环境;泥晶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反映发育在水体停滞、蒸发作用明显的咸水型湖泊体系。  相似文献   
117.
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 ,该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大型海藻栽培等 4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 ,1个水处理区及 1个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经济动植物 ,对虾池水质环境进行生物调控。结果表明 ,循环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单养对虾池明显降低 (t检验 ,P <0 .0 1)。养殖后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E <1)。投入每千克对虾饲料生产0 .6 6 7kg对虾 ,同时生产 0 .0 37kg罗非鱼、0 .738kg牡蛎、0 .4 37kg江蓠 ,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养殖模式还具有防病性、环保性、高效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观测太阳耀斑高速电子轰击色球,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将原精细结构望远镜改造为高速CCD精细结构望远镜,拍摄到局部H_α活动区.在光学系统里增加缩焦器,引进干涉偏振滤光片后,高速CCD就能记录H_α各波段的单色像.经过1999年至2004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目前H_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己达1个角秒,时间分辨率为每秒钟30至40帧图像.2004年11月观测到一个M1.1级耀斑,我们将H_α紫移(H_α-0.5(?))高速图像和硬X-射线暴、射电微波暴比较,结果发现:初始的耀斑成对亮点在上升相相互靠近,特别是微波暴源也显出类似的靠近运动,以前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它可解释为磁弧脚根沿中性线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119.
张延安  宋慕陶  季海生 《天文学报》2002,43(2):155-159,T001,T002
2000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观测到太阳西边缘一个小型抛射现象,寿命仅15^m,不属于耀斑的后期抛射现象,可看到十发精细的螺旋结构。用低层大气磁重联提供的初速约100kg/s,在略骈劳伦兹力情况下,给出了准均匀密度抛射柱所能达到的高度,和观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120.
在归纳TCRP全站仪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程测量中的技术问题,讨论利用TCRP进行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高程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进行详细论述,结合实际进行相关的试验和应用,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