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严格受达拉布特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侵入于早石炭世海相火山-碎屑岩系中,属华力西中-晚期产物。该岩带的萨尔托海、达拉布特、科果拉、坎土拜克和库朗库朵克等岩体分布有一系列成群成带出现的二辉橄榄岩大小团块。岩石类型以二辉橄榄岩及含单辉橄榄岩为主。与围岩的分界不够清楚,至多为突变关系。师占义等根据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认为该区的二辉橄榄岩可与国内外标准的地幔岩对比。但对于这类团块与围岩的关系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笔者用弗氏台测定团块与围岩的橄榄石的Ng、  相似文献   
992.
引言大坝外部变形观测,最初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也即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沉降,用三角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水平位移。对于直线型大坝,位移观测较多采用视准线观测方法(测小角法与活动觇牌法)。坝体挠度采用垂线观测。后来,在水平位移观测上采用引张线观测方法。在垂线观测中也采用倒垂线,并在很多情况下,将倒垂锚块当作基准点。在垂直位移观测中采用流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随着激光技术的应用,激光准直也成为观测大  相似文献   
993.
连续两个月之久的东北低温已告结束。但川陕等地气温仍偏低;本月最大特点是没有近海台风,也没有台风登陆我国。 天气概况 本月我国东部地区大部降水偏少,东北地区的中部、北部和河套地区,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月降水量一般为50—80毫米。其中黑龙江中部20—40毫米,偏少5—8成;东北南部有100—200毫米,辽东局地200—250毫米。晋、冀、鲁、京、津等地  相似文献   
994.
川陕持续低温 我国无登陆台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汉明 《气象》1983,9(11):45-47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新的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风火山地区下第三系风火山群的变形进行了地壳南北向缩短率估算 ,其值为 >4 1%。缩短时期主要为渐新世末 ,其次为中新世末  相似文献   
996.
西藏北部双湖地堑构造与新生代伸展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亚林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228-233
以双湖地堑为代表, 羌塘地体内最新构造表现为东西向伸展作用下产生的南北向地堑构造, 双湖地堑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东至北北东向正断层组成. 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及断陷盆地内沉积作用研究表明, 断层活动具明显阶段性, 其早期活动始于上新世, 并造成上新统与下覆双湖组和上覆第四系间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以来断层运动速率显著增大, 是断层强烈活动期. 地堑构造是青藏高原隆升后重力作用的结果, 预示高原腹地正在进行的伸展塌陷作用.  相似文献   
997.
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陆面温度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广东  王超  田国良 《遥感学报》2001,5(4):254-258
利用美国防卫气象卫星计划(OMSP)特别微波辐射/成像计(SSM/I)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数据,开展中国陆地区域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选择1997年7月20/24日的SSM/I数据,先对中国陆地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成像,然后基于Holliger算法利用七个通道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分类,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统计算法进行中国区域内的陆面温度反演研究,并用NOAA-AVHRR反演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可以为大面积的陆面温度反演提供快速的研究方法,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资料。  相似文献   
998.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综合应用于山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领域的研究工作中,探讨采用以图像差值法为主,分类后比较法为辅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采用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差值计算波段和相应的变化阈值。在数据分析过程中,GPS测量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沉积盆地的地层形态、岩相类型以及空间配置样式是构造事件的重要标识.沉积序列中特征岩石组分的出现标志着毗邻造山带隆升的初始启动时间,与物源区地层单元垂向叠置序列相反或相同的岩屑组分剖面分布则是幕式构造旋回的反映.在前陆盆地中砾石层的出现被认为是冲断岩席活动的记录,而在断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中通常可识别出100m级的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旋回层,它们被解释为构造高地重复隆升和溯源侵蚀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急剧的构造沉降主要是通过细粒级河湖相沉积补偿的,广泛的砾岩进积发生在构造活动的平静期.构造驱动的山脉隆升表现为砾岩地层呈楔状体,纵向河流水系发育;重力均衡回返所导致的山系隆升则形成以横向河流水系为主的板状砾岩沉积.从青藏高原腹地、周缘和外延海洋盆地的沉积记录中可获取重大构造变革时期的信息,也许是解决目前有关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高原隆升等时性或穿时性以及限定陆内变形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青海玉树囊谦第三纪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盆地沉积特征及地层生物入手,通过分析早第三纪囊谦盆地气候环境,认为属湿润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盆地岩相古地理揭示,盆地早期为反映构造活动强烈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晚期为反映构造稳定的河流-湖泊-小型扇三角洲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