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构造与非构造作用角度出发,突出研究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断裂与岩溶的关系和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揭示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岩溶作用进行的有利通道,非构造裂缝则可以加速溶蚀作用的进行,促进岩溶的发育;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吐木休克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前身是晋宁期碰撞造山带)的次级单元巴楚断隆与北部坳陷的次级单元阿瓦提凹陷之间的分界。本文以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证明它是一条内部结构复杂且切穿地壳的深断裂。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恢复了断裂发育史,指出它经历过三期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新近纪。新近纪的冲断与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有相同的构造样式,可分为两幕:中新世的冲断受制于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向南扩展,更新世的冲断主要受制于西昆仑前陆冲断带的向北扩展。吐木休克断裂带的东西走向段和北西走向段的构造特征尚有若干差异,前者在加里东期活动较强,反映了构造的继承性;北西走向段则是加里东期出现的新生构造,在海西期进一步发展,更新世时因被卷入西昆仑的前陆冲断作用,表现出强烈而复杂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在川鄂一带二迭系及三迭系地层中广泛发育着各种类型的碳酸盐岩石,是以正常海生物灰岩开始至咸化海或泻湖条件的石膏-岩盐沉积結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碳酸盐旋迴。在碳酸盐岩石形成后遭受各种次生变化及构造变动,因而形成各种类型的裂隙。  相似文献   
4.
5.
道克敏 《海洋与湖沼》1986,17(4):339-350
本文提出的“射线参数法”,可由多道地震记录谱直接估算层速度或层速度线性梯度值。与现今广泛使用的基于DIX公式的叠加速度谱和近几年发展的τ-p图谱相比较,该法可用于广角反射和(或)折射资料,而且信噪比很高。射线参数法系依据Bullen的时距曲线参数方程,通过对射线参数p的微商式作迭代,实现了用计算机作自动反演,并用此法对大西洋中脊侧翼IPOD 396钻孔附近一沉积池的反射资料进行了估算,得出了沉积层速度线性梯度值为1.9s~(-1),相应基底反射的相似度值高达0.38。  相似文献   
6.
7.
8.
多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东中国海环流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近几年,奚盘根等(1980)和冯士筰等(1981)基于f-坐标系的风涡度一热盐梯度全流方程分别数值地模拟了冬、夏季东中国海环流。他们指出,控制东中国海环流主要因子是边界力(黑潮)、热盐力和底形分布。袁耀初等(1982)也数值地模拟了东中国海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乾安地区盐碱地显热通量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给出了用大孔径闪烁仪在 2 0 0 0年生长季观测到的盐碱地区显热通量的主要结果 ,并初步计算了当地的水热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乾安盐碱地区显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百分比在干旱、非生长季达到 6 5 % ,在多雨、植被生长季仅为 11% ;显热通量因降水而明显降低 ,幅度与降水强度有关 ,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文中还把LAS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法作了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