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焉莉 《吉林地质》2001,20(1):61-6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针对长春市的自然背景条件及大气质量现状,笔者分析了造成大气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存的问题,提出治理的原则、目标及近、远期的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12.
假定随机干扰是对位置平稳的随机变量,利用固定瞬间多道记录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组合地震法的统计效应及其效益,提出了在线性等距组合形式中组內间距选择以适应信杂比最大的条件,并讨论了选用组合形式和组內间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港口工程建设的速度,同时对港口工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桩码头作为港口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在我国港口工程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高桩码头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以及桩基特性对高桩码头地震响应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开源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OpenSees,介绍了高桩码头简化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途径,并分析了桩基特性参数对高桩码头关键地震响应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弹性模量对码头桩基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可减少考虑;钢筋的强化阶段对截面达到屈服曲率后的弯矩承载力起主要作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可降低结构的位移响应峰值;过大或过小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强度,都不利于码头结构对地震能量的耗散。  相似文献   
14.
A caisson breakwater is built on soft foundations after replacing the upper soft layer with s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associated pore press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calated soft layer under wave cyclic loading. By combining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with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overconsolidation clay produced by unloa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pore pressure, the dynamic degradation law that describes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cycle number and stress level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dynamic degradation law and M-C yield criterion,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numerically implement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calated soft layer by using the general-purpose FEM software ABAQU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The effects of cycle number and amplitude of the wave force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f the intercalated soft layer and the associated excess pore pressure response are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an overall distribution and three typical sections underneath the breakwater. By comparing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distributions obtained by the static method and the quasi-static method with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distributions obtained by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the three typical section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redicting changes in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城镇化、工业化是以牺牲大量耕地资源为代价的。1996年到2008年,十二年期间,城乡建设用地年均增长2758平方公里;村庄用地增长4%,呈人减地增的逆向发展趋势。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到18.27亿亩。各地建设用地实际需求是下达计划的2-3倍。  相似文献   
16.
焉振  王元战  肖忠  孙熙平 《岩土力学》2016,37(Z2):735-744
在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地基出现孔隙水压力升高,并导致不排水强度弱化,严重影响防波堤的承载性能。考虑静偏应力影响,基于最大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型和正常固结软黏土不排水强度公式,推导出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应力水平变化的动态折减规律。结合软黏土不排水强度动态折减规律和M-C屈服准则,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上实现软黏土不排水强度循环弱化分析的数值开发和动力运算过程。运用该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天津港防波堤地基软黏土的动、静三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运算。结果表明,最大孔隙水压力发展曲线以及循环荷载作用后不排水强度的数值预测结果与动三轴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另外,动力有限元方法(DFEM)能够表示土体强度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具体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开展好这次百日攻坚战各项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认清形势,深入发 动,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领导批示和徐部长讲话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岩石圈拉张减薄,减薄的中心地带成为拉张中心,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期间拉张中心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迁移规律.为了探究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期间拉张中心的迁移与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关系,本文在构造-热演化模拟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新生代岩石圈热-流变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岩石圈拉张中心的迁移主要受岩石圈流变强度的非均匀性所控制.拉张中心开始位于岩石圈强度最低的济阳坳陷,拉张及伴随的的热冷却过程使得济阳坳陷岩石圈强度增大,并且超过了渤中坳陷岩石圈强度,因此,沙四段时期,拉张中心迁移到了渤中坳陷;沙三段时期,拉张中心迁移到了黄骅以及辽东湾坳陷.这是由于拉张速度较慢时(对于约90 km厚度的岩石圈而言,如果初始地壳厚度>34 km,拉张速度0.5 cm·a-1),拉张初期会造成岩石圈强度的降低,但随着拉张的持续进行,岩石圈整体强度反而增加.孔店组时期,在岩石圈强度较大的冀中及临清坳陷形成拉张中心可能是叠加了其他地质因素(如前期构造、断裂活动、远程应力等)的影响.东营组时期,在岩石圈强度较大的渤中坳陷形成拉张中心,这可能是该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上升流相区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次对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上升流相区古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栖霞组划分为5个沉积期,并划分了栖霞组各沉积期和茅口期的生物群落,其中本部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沉积期群落分异较为明显,并阐述了各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环境。根据群落的组合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两种生物相类型,即陆棚缓坡底栖型生物相和陆棚盆地浮游型生物相,并论述了生物相与上升流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上升流对生物古生态特征的控制作用,认为,上升流的发育强度和生物群落的丰度成正相关,而与分异度多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动态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解译出5个时期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各处国际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5个时期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5年,洞庭湖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32.60 km^2;南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多,湿地面积减少了218.54 km^2,损失率高达20.30%;3处重要湿地中的湿地斑块数量增多,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西洞庭湖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景观连通度差,聚集度指数(CONTAG)相对最小;洞庭湖区湿地仍然受到强度较高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耕地扩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