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4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构造地震的前兆理论——震源孕育的膨胀-蠕动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详细地讨论了构造地震的震源孕育情况;在考虑了动摩擦效应后,进一步对震源孕育过程和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提出了震源孕育的膨张一蠕动模式.该模式将孕震过程划分为: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膨胀)、前兆蠕动(断层面局部破裂)、加速蠕动(短期和临震)、整体错动(断层面全部破裂)--发震、震后调整等六个阶段.最后讨论了两类不同前兆、蠕裂和崩裂、非弹性变形(膨胀)速度的变化、各种前兆异常的基本形态、短临前兆的物理基础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膨胀-蠕动模式可能是认识地震前兆现象本质和发展预报技术的一个物理和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32.
本文提出了一种弯曲断层面的非均匀断裂模型。我们把弯曲断层面简化为锯齿形状,当每个锯齿上的滑动是均匀的,同时具有均匀的位错传播速度时,可以得到问题的封闭形式的精确解。对于不同的齿数、齿倾角和场方位角,计算了体波辐射的振幅谱。研究发现,弯曲断层会使谱曲线出现异常的峰值,异常峰值的位置与齿数有关,随齿数的增加向高频方向移动。齿倾角的变化会引起振幅谱曲线上异常峰附近谱包络线的变化。不同方位的观测点处的振幅谱形状各不相同。仔细地将观测谱与理论谱对比,有可能使人们了解断层面的非平面性质。  相似文献   
33.
从地震的粘滑机制出发,本文建议了一种非均匀断裂模型,推导出峰值地面运动与非均匀断裂参数之间的一组关系式。根据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资料,我们可以方便地估计震源中辐射峰值地面运动区域的半径r_i,应力降ΔS_2,平均滑动D_i。同时,也能估计出辐射峰值地面运动区域周围应力调整的最值ΔS_1。地震和矿山震动的峰值地面运动资料的分析表明,与人们的预料相同,一般有ΔS_2≥Δτ≥ΔS_1,这里Δτ是整个震源的平均应力降。所以,辐射峰值地面运动的区域往往是震源中的局部高应力降区。计算结果还表明ΔS_1可正可负,说明其周围区域的应力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小。 根据粘滑的实验室资料,本文建议的模型可以对峰值地面加速度的上界进行估计。对于张应力状态,a≤0.80g;对于压应力状态,a≤4.0g。这里,a是近源处地表面上记录到的峰值水平加速度的上界。对于走向滑动断层,a将介于0.80g和4.0之间。  相似文献   
34.
35.
一、引言国内外不少工作已经指出,较大地震发生前后震源附近的地震活动性会出现异常变化,这种异常变化有可能做为地震予报的一个指标。由于与较大地震孕育相伴随的异常地震活动是发生在正常地震活动背景上的。这种异常地震活动有可能被背景地震所掩盖,所以从正常地震活动背景中客观地区分出异常地震活动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了将“以震报震”方法的探  相似文献   
36.
地震短临予报的突破,关键在于临近地震前必震信息的认识和捕捉,而必震信息的寻求,取决于对临近地震前震源物理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37.
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有限差分法分析仅有物质迁入时,具有不同倾角的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上附加强度的变化和分布。研究发现,地幔物质上涌对地震断裂酝育和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其机制是上拱力和物质迁入共同作用使岩右圈中产生断层强度弱化区。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关联维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雷波5.4级地震、康定5.2级、5.8级地震和大邑6 1/4级地震的余震序列的关联维数D_2,并给出了相应的离差和相关系数。它们的关联维数分别为2.26982、1.93915、2.28738和1.5367。在这4个地震序列中,发生强余震的序列的D_2大于无强余震的序列。  相似文献   
39.
此文是本刊上期刊载的《震源物理研究的某些进展和研究方向》一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数值震源动力学——裂缝的自然传播、地震的障碍体模型和凹凸体模型以及断层和断裂作用的分形几何学等。  相似文献   
40.
牛志仁 《地震学报》1980,2(3):294-303
本文提出了一种检验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方法, 并应用此方法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某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前后的异常地震活动, 探讨了异常地震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