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In this work INAA has been performed on some leached samples of Early Proterozoic gneissic biotite granite and augen gneiss from the Nei Monggol earth‘s axis for the contents of REE and some other trace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wo sorts of rocks and their leaching solutions and dregs have the same REE patterns.  相似文献   
32.
33.
晶貭鈾矿,在化学組成上主要为鈾(U~(4+)U~(6+))的氧化物,而往往包含稀土和钍的类质象混入物以及放射性蛻变而成的鉛,因此可用k(U~(+4),Th,TR)O_2·lU~(+6)O_3·mPbO的通式来表示其化学組成。近几年来,对晶质鈾矿的矿物学研究,曾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34.
在室温和pH值为中性的开放体系下,选用川滇黔地区与峨眉山玄武岩自然铜矿床相关的不同类型矿物,对配制的铜胶体溶液和cu^2+溶液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矿物对铜胶体和cu^2+的吸附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硫化物、有机质(沥青)、粘土矿物、硅酸盐矿物。这一实验结果与川滇黔地区自然铜矿的赋矿围岩为玄武质角砾岩、铝土一粘土质沉积岩,自然铜与有机质伴生等地质现象一致,并表明有机质在自然铜成矿作用中不仅提供了还原条件,而且是很好的吸附剂。文章还探讨了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床中铜的迁移形式:认为铜不仅能以离子或络合物的形式迁移,还可能以纳米粒级单质铜的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35.
造山型金矿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造山型金矿包含三种类型:产于绿岩带的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于浊积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产于条带状铁矿(BIF)中的含金石英脉。造山型金矿的形成受板块构造控制,处于压缩或者转换挤压的造山构造环境。造山型金矿中的绿岩带金矿主要受剪切带、转换断层控制,浊积岩型金矿受褶皱和层间走滑断层控制,而赋存于BIF中的金矿则受剪切带和断层所控制。在这些金矿床中发现了4类流体包裹体:H_2O-CO_2型、富CO_2型、气液包裹体和含Na Cl子矿物的包裹体。所有年代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均为低盐度的水溶液和富CO_2的流体,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源自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金在成矿流体中的络合物应为Au HS~-或Au H_2S。虽然成矿流体中有丰富的CO_2,但Au在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很低,有丰富的CO_2时Au在H_2S中的溶解度增大。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Au的成矿流体是Na Cl-H_2O-CO_2体系的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即Na Cl-H_2O-CO_2流体分成两个流体:H_2O-Na Cl和CO_2-H_2O,Au的沉淀是在这种相分离过程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36.
扬子地台西南缘形成的大面积自然铜矿化是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省昭觉县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自然铜矿共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各类型包裹体测定,将该自然铜矿成矿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高盐度的盆地热卤水与有机流体的混合作用特征,流体组成为H2O,含少量甲烷、烃类及沥青,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140~306 ℃,w(NaCl)值分布在3%~10%、11%~14%、21%~24%三个区间,平均盐度为8.6%;晚阶段流体表现为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80~190 ℃,w(NaCl)值0.2%~8%,平均值4.8%,表明流体是由地表下渗的大气降水经水岩反应后转变而成。研究区自然铜矿流体包裹体与滇东北昭通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基本一致。无机物与有机物反应、地幔流体促成不同类型流体与其混合以及缺硫条件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本区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华北十一个典型太古代花岗岩体的副矿物,结果表明,太古代花岗岩类副矿物种类简单,含量高,组合稳定单一,几乎都是Mt Ap Zir(Sph)型,这一规律可作为太古宙与显生宙花岗岩类岩石判别的标志。太古宙花岗岩类岩石可能是由早期地壳中的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经熔融,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38.
39.
西藏南部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the modes of occurrence, general petrology, petrochemistry, main and accessory mineral constituents and rare earth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granitoids of southern Xizang. The evolution of these granitoids in time and sp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late tectonic development. Finally,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granitoids of southern Xizang and those of the Cireum-Pacific belts.  相似文献   
40.
贵州东南部的地质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贵州东南部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金矿床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区内北部和南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剪切断裂带构成了本区地堑式的构造格局。由于这两条东西向剪切断裂的剪切作用 ,形成了本区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和剪切带。北东向褶皱和剪切带构造是在加里东期形成的 ,同时也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在背斜形成的同时或稍后剪切作用开始发生 ,剪切作用继承着北东向 ,形成了若干条与褶皱轴平行或相交的剪切带。成矿流体沿着剪切带上升 ,一方面在剪切带中沉淀出穿层产出的不整合破碎带型金矿体 ,即透镜状含金石英脉 ;同时大部分充填到由背斜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裂隙或层间破碎带中 ,从而形成赋存于浊积岩的顺层产出的层状含金石英脉金矿床。这种类型的含金石英脉 ,无论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 )、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 ,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因为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