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高效处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基础是设计一种合理的数据结构。介绍三种数据结构的原理,研究建立数据结构的关键技术。以解决扫描数据处理中常见的KNN问题为例,比较三种结构的优缺点。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八叉树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02.
近日,以阎镇海副局长为组长的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勘局“大讨论”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深入所属的七□二队、七□六队、七□七队队部以及查干矿业开发公司和野外生产一线,广泛深入地展开了多层面、多领域的座谈和研讨。调研主题聚焦当前金融危机对地矿经济的影响、制约地勘单位发展内外部因素、地质找矿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究SBAS-InSAR技术在海岸带填海造陆区形变监测的适用性,本文基于28景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天津港填海造陆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地表形变信息,揭示天津港填海造陆区的地表形变特征,并分析沉降速率与填海造陆的时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港填海造陆区具有沉降速率范围跨度大、不均匀沉降和多个沉降漏斗的特点,沉降速率范围为-74.9-19.7 mm/a;沉降速率与填海造陆时间成反比,早期填海造陆区沉降速率较小,新填海造陆区沉降速率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沉降速率差异大。该研究验证了SBAS-InSAR技术在填海造陆区形变监测应用的可行性,为海岸带、海岛礁、滩涂等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的监测与分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驼路沟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包裹体类型多样,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富二氧化碳包裹体为主,测得均一温度为220℃~300℃,众值为275℃,成矿流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通过对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出驼路沟钴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弱还原-还原性的特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其与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的流体成分类似,进一步佐证了驼路沟钴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05.
106.
在编制中国地质年表过程中,三叠纪时代一直难已确定,究其原因,即具有连续沉积特征而又适于年龄测定的测试基点不易选择。自从吉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刘国良、王光奇发现九台卢家屯的早三叠世地层之后,为得到三叠系底界年龄的确定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测试基点。早三叠世卢家屯组主要分布于九台县卢家乡一带的杨树河子、大孤家子等地。自下而上划分为砾岩段、杂色岩段和黑色岩段。上述三个岩性段之间均呈渐变过渡,与下伏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07.
从花岗岩-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地球化学异常和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方面,论述了该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区寻找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8.
"色尔腾山群"的解体及其原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表明,色尔腾山地区出露的“色尔腾山群”由片状无序变质岩带和变形变质侵入岩区组成,因而认为“色尔腾山群”主体并不具有层序地层特征,应将其解体为色尔腾山岩群和点力素太组及变质斜长花岗岩。文中阐述了色尔腾山岩群地质特征并根据地质特征及同位素测年结果将其划定为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109.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于近几年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目前规模已达中型。文章通过对矿区西北部受岩体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的铜矿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铜矿化石英脉中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含子矿物三相、纯液相和纯气相5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和含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差异明显,但它们的均一温度比较一致(320~440℃),反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流体不混溶,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其次为CH4、N2、H2、H2S及烃类。综合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矿区西北部矿化应为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它与区内强烈发育的铜铅锌多金属矽卡岩矿化均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0.
王力  王可勇  葛文春  金巍  马志红 《岩石学报》2008,24(9):2171-2178
营城组火山岩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的主要储层之一,本次研究我们在该组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了较多的纯CH4包裹体,这类包裹体主要以原生及次生形式产于流纹岩石英斑晶及玄武岩气孔充填矿物石英之中。综合分析认为,伴随营城组火山岩喷发活动,产生了较多的无机成因的CH4等气体,它们连同可能存在的其它有机成因的烃类气体一起,沿流纹岩中的微裂隙及玄武岩中的气孔等构造运移、聚集,从而形成深层火山岩储层中的富CH4天然气藏。因此,营城组火山岩不仅仅作为被动的油气储层存在,而且该期火山活动可能也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了至少部分CH4等气体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