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2004,27(2):153-158
利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一五道梁300km长水准测线在1979,1991和2002年3期垂直形变资料,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2年相对1979~1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孕育有关;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发震构造相关的断裂构造部位仍有发生较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2.
大地水准面是静止海洋面(平均海水面)以及假设这个海洋面在大陆内部延伸形成的一个封闭曲面,它既是地球形状的反映,又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的体现.大地水准面被认为是地球重力场的几何表象和重力等位面,也是地球上部圈层的一个物理介面.  相似文献   
63.
以1997年玛尼地震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再现了玛尼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玛尼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波随时间变化呈明显波动性且随距离衰减,沿断裂带衰减相对慢一些.其波动性是震源区不同相位应力波及一些反射波相互叠加造成的.震源区动应力强烈的波动性使破裂表现"愈合脉冲"特征.(2)玛尼地震与其后几年发生的中强余震关系密切.2001年3月5日在大震西南方向发生Ms6.4级地震、阿尔金断裂西段1999年与2000年的两次中强地震可能均主要是玛尼地震的产物.(3)玛尼地震对昆仑大震孕震区的动应力影响,卸载前产生的动应力变化大约为0.05 MPa,其远大于静应力的地震触发阈值,卸裁后动应力剧烈波动,上下波动达0.2 MPa左右,其大约相当于0.02 MPa的静应力,这是静应力触发地震阈值的2倍,揭示玛尼地震很大程度上触发了昆仑大震的提前发生.  相似文献   
64.
?????????嶫???2001??2004??2004??2007??GPS????????????????????λ???????о??????????????????????????????????????????????????????????????????????????????2004??2007???????嶫??????巴????????????μ???????????????????????????????????2001??2004??????????????????????С????Ρ??????????μ??????顢?????????2001??2004????????????????????????????????Ρ?????′??????????????????  相似文献   
65.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改变,并出现形变局部化。结合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孕震形变的异常特征,认为与构造相关的强烈差异运动是孕震应变能积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6.
����������ڵؿ��˶���Ӧ�����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1994??2006???????GPS????????????????????????????縺λ???????????????????α????????????о???????????????弰??????????????????????????????????:??????????????????????????????????????;?????????????????????????????????????????-??????鼰??????????????????????????????????????-????????????????  相似文献   
67.
1 区域构造简况与地震活动状况监视区位于东经99°~106°,北纬33°~35.5°范围的甘肃东南部至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地区。主要包括甘肃省的夏河、康乐、漳县、碌曲、临潭、宕昌、岷县、玛曲、迭部、舟曲、天水、武都、礼县等地和青海省的甘德、河南、玛沁、久治、同德以及四川省的若尔盖和南坪(九寨沟)等地,呈北西西向多边形展布。属于南北地震带的中北部,区内存在多组具有孕震意义的活动构造。其北部是北西西向展布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部有北西向岷县—临潭断裂,而南部则是北西向的库玛断裂带(库赛湖—玛曲断裂)的东南段等等。是历…  相似文献   
68.
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关联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7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关联现象进行了分析,两次地震连发引起的响应地震在震中和强度上具有“黄金分割数”特征,并与地震构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9.
青藏块体东北缘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 1993与 1999年GPS观测获得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 ,初步研究了该区的应变场与构造变形。该区应变场以近NE向的主压应变为主体 ,伴随着近NW向的张性应变。河西走廊中、东段 ,尤其是武威断块是压应变最强的区域。应变场形成的剪应变以近EW向的左旋剪切为主体 ,表明该区NWW向的块体边缘主干断裂的活动方式是左旋走滑兼挤压。剪应变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青藏块体东北边界带的武威、祁连一带。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之间整体左旋扭动速率约为 6mm/a。配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法 (DDA)数值模拟 ,初步分析了该区的构造应力场背景 ,认为该区相对水平运动和构造变形分布特征不仅是印度板块推挤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还可能与来自西侧南强北弱的向东的动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gravity variation features and M_S=8.1 earthquake in Qinghai-Xizang monitoring area isanalyzed preliminarily,by using spatial dynamic vari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from absolute gravityand relative gravity observation in 1998 and 2000.The results show that:1)M_S=8.1 earthquake in Kulun mountainpass western occurred in the gravity variation high gradient near gravity's high negative variation; 2)The main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energy accumulation before M_S=8.1 earthquake are distributed at south side of theepicenter;3)The range of gravity’s high negative variation at east of the M_s=8.1 earthquake epicenter relativelycoincides with that rupture region according to field geology investigation; 4)Gravity variation distribution in highnegative value region is just consistent with the second shear strain’s high value region of strain field obtainedfrom GPS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