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金船塘锡铋矿床是东坡矿田内一个以锡铋为主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其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是理解该区花岗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键内容,但迄今为止对其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尚无人研究。本文以金船塘锡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分析,进而对金船塘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流体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获得如下认识:(1)该矿成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原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云英岩阶段、锡石硫化物阶段及无矿石英-碳酸盐阶段;(2)成矿流体的成分以H2O为主,气相成分中含少量的CO2、CH4、SO2,子晶成分主要为NaCl,含有少量的KCl,成矿流体为H2O-NaCl(±KCl)-CO2(±CH4)体系;(3)矽卡岩阶段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174~>550℃,但主要集中在550℃以上,其盐度范围为5.41%~15.3% NaCleqv;退化蚀变阶段均一温度范围为143~>550℃,主要集中在230~300℃,盐度范围为1.22%~37.4% NaCleqv;云英岩阶段均一温度分布于220~500℃范围内,主要为240~350℃之间,盐度范围为3.0%~14.3% NaCleqv;锡石硫化物阶段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70~368℃,主要为220~270℃,盐度分布在0.35%~7.86% NaCleqv。总体上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总体具有向低温、低盐度方向演化的趋势。成矿流体的总体密度分布在0.65~1.0g/cm3之间,矿床形成的压力约为120~200MPa,对应的成矿深度约为4~7km;(4)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降压沸腾作用和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2.
PS材料加固土遗址风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蚀是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破坏的主要动力机制和成因,强烈的风蚀作用致使许多土遗址坍塌殆尽,导致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通过对土遗址的室内和现场风蚀模拟试验研究发现,经PS(高模数硅酸钾)材料加固后土遗址的抗风蚀能力明显增强。室内试验发现,风蚀量随风速的增长而增加、随风蚀时间延长近线性增长,PS材料浓度大于5 %的加固试样,即使风速达20 m/ s时,风蚀量均小20 (kg/ m2)•h,抗风蚀强度提高 6~10 倍。现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加固材料的入渗深度和用量直接影响加固效果,中浓度PS材料加固的墙面抗风蚀能力最强。因此,选择适当的PS材料浓度、提高加固材料的渗透力是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关键,将对西北地区土遗址科学保护的全面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南岭地区钨矿床共(伴)生金属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产地,南岭钨矿床中与钨共(伴)生的有色、稀有及贵金属种类很多,数量可观,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论述了南岭及其邻近地区众多钨矿床中与钨共生或伴生的锡、钼、铋、铌钽、铜、铅锌、金银、稀土等元素的不同状况和特征,其中锡、钼、铋是南岭钨矿床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共(伴)生元素,铌钽只在演化程度较高的花岗岩相关的钨矿床中伴生产出,铜、金作为钨矿床伴生金属的意义较小,而钨矿床中伴生的银、铅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南岭的区域地背景、花岗岩演化、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等方面出发,分析和解释了它们之间相互共(伴)生的原因及差异性,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4.
竖向地震荷载下人字批顶结构石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部分石窟的空间建造采用了人字批顶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佛教石窟建造形式上的融合.选取莫高窟典型的人字批顶结构的254号石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的石窟计算模型,考虑了竖向地震荷载作用,通过输入不同地震加速度时程,计算了4种模型情况下石窟岩体的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石窟的人字批顶处易形成较大拉应力区,易遭受地震破坏;石窟中心塔柱可以有效地提高所在石窟岩体的抗震能力,但对下部窟体的上部岩体会产生应力集中,是窟体防护加固的重点部位.同时,对于洞窟密集而又分上下几层的石窟群,在抗震防护中应充分考虑竖向地震荷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交河故城瞭望台保护加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河故城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瞭望台是交河故城内重要建筑遗址,它的主要病害是表面风化、裂隙密布、洞顶失稳。在分析病害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生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几个关键技术,对掏蚀深度相对于悬挑土体厚度较小的土遗址,当基础掏蚀深度小于块体宽度的30 %时,可不采用砌补技术,只进行表面防风化处理;可选择竹木锚杆、PS-C浆液灌浆加固生土遗址,锚杆的单位锚固力可采用5 kN/m;采用新奥法加固洞顶可较好地保持文物原貌;西部干旱地区采用PS材料对土遗址进行防风化加固时应采用低浓度(小于5 %)、多次渗透的方式,迎风面渗透次数应不少于3遍,背风面应达4~5遍,并应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工程实践检验表明,这些保护技术取得了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6.
2017年5月3—6日内蒙古出现了一次强沙尘天气,内蒙古各城市AQI值达到500。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MICAPS资料,结合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式分析本次沙尘天气成因。利用PM_(10)小时监测值和AQI资料,从时空两方面评估沙尘天气对途经各城市PM_(10)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面受冷高压和蒙古气旋影响,冷锋快速东移,高空槽和低涡东移发展,使高空强冷空气南下东移,配合有利的层结条件和外来沙尘的长距离输送,导致沙尘天气爆发;沙尘天气对PM_(10)质量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前期主要影响西部和东部,中期对全区均有影响,后期主要对东部有影响。另外,中期为污染最严重时段。空间影响可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通辽市4类,且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为1~10 h。  相似文献   
27.
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天窗新发现的卡拉塔格高品铜金蚀变化区,位于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北50余千米处,属大南湖-突苏泉岛弧 的组成部分,该区泥盆系钙碱性火山-侵入岩发育,矿化区火山岩组合复杂,浅成-超浅成岩脉,岩墙发育,热液蚀变呈环带状分布,黄铁矿化普遍发育,浅部显示以胆矾,氯铜矿,硫磺为主的强烈氧化矿化,外围还分布有多处铜金化探异常,经初步踏查有蚀变矿化显示,综合分析本区具有大型斑岩-次火山岩铜金矿的找矿潜力,该区所取得的铜金找矿矿突破,将大大拓宽土层-延乐斑岩铜矿带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28.
吴胜华  戴盼  王旭东 《矿床地质》2016,35(3):633-647
柿竹园W_Sn_Mo_Bi_Pb_Zn_Ag矿田是南岭地区典型多金属矿田,其具有显著的蚀变_成矿分带特征:近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型W_Sn_Mo_Bi矿床(如柿竹园、金船塘、柴山地区)和远接触带脉状Pb_Zn_Ag矿床(如蛇形坪、横山岭、百步窿、枞树板地区)。通过对远—近接触带中主要蚀变岩石和矿石样品的C、H、O、Pb同位素研究,发现在近接触带块状矽卡岩中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在-6.5‰~-3.6‰和4.8‰~8.4‰之间,远接触带Pb_Zn_Ag矿脉中团块状和脉状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在-3.5‰~-1.5‰和8.1‰~15.8‰之间,表明矽卡岩形成于岩浆热液流体的渗滤交代作用,而远接触带碳酸盐脉的形成与热液流体沿灰岩裂隙充填过程中的水岩反应相关。近接触带块状云英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77‰和5.1‰,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的δD_(H_2O)值为-97‰,δ_(18)O_(H_2O)值范围在9.2‰~9.4‰,网脉状云英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83‰和-8.2‰,退化蚀变矽卡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65‰和-4.2‰,远接触带石英脉中石英样品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83‰和2.8‰,表明近接触带的块状矽卡岩和云英岩与远接触带石英脉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的特征,而网脉状云英岩和退化蚀变矽卡岩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与大气水混合的特征。远—近接触带中方铅矿的206Pb/204Pb值范围18.565~18.622,207Pb/204Pb值范围15.694~15.738,208Pb/204Pb值范围38.819~38.986,表明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29.
引入DTOPSIS法对2007年内蒙古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在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理解、计算简单,符合实际,可望成为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30.
华南钨和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钨和锡都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南尤其是南岭及其邻近地区,关系密切、相互共生,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钨西锡:南岭东段,钨矿密集产出;中段,钨锡并重,但锡矿化明显增强;西段则为大规模锡成矿作用。在成矿时代上,钨和锡都以160~150Ma为成矿高峰期,但锡还有雪峰期、印支期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晚期的又一个成矿高峰期。锡的成矿作用及与其相关的花岗岩类显示出与地幔物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锡的大规模成矿作用或发生在有地幔物质参与的十-杭带附近,或发生在地壳强烈拉张的燕山晚期。钨与锡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以及华南东、西两部分在构造背景、沉积物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华南钨与锡大规模成矿作用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