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的β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逐小时的观测资料和红外云图,对2007年7月18日的济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α中尺度分析,揭示了地面β中尺度气旋新生发展的一种物理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尺度的积云并合过程对此次强降水形成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已经发展成热的MαCS的左后侧出现的下沉冷出流在低层向西南方向扩散,与午后不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增强了地面的斜压性,从而使地面辐合线上的气旋性扰动加强,并迅速新生发展出β中尺度气旋。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共经历了从γ中尺度对流单体到β中尺度对流云团,再到α中尺度对流云团,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系统的4个多尺度积云并合过程,而地面β可尺度气旋在每一个阶段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组织者,同时也是α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组成者,α中尺度对流云团往往都由一个以上的β中尺度气旋组织而成,当β中尺度气旋出现遭遇、合并之时,对流云团和降水得以强烈发展。在济南强降水发生前的1个多小时内,其西南方边界层内不断出现β中尺度超低空西南急流,它促使这一区域内不断产生回波单体并在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迅速发展成强回波带,当济南北面的强回波南移与这一强回波带并合后快速发展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92.
各类抛弃式探头下沉运动的数值计算研究都需要对探头表面和整个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的前处理过程,选择不同的网格划分方法和划分精度,会影响数值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最终生成的网格质量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和准确性。针对抛弃式探头的复杂结构,对比了两种网格划分方法、三种网格划分精度,完成探头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采用k-ε湍流模型,进行抛弃式探头下沉运动的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水箱和水库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混合网格划分方法和普通精度网格对抛弃式探头下沉运动数值计算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类似较为复杂结构的水下运动体的数值计算前处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3.
温立峰  柴军瑞  王晓 《岩土力学》2015,36(8):2386-2394
结合实测资料和有限元方法分析建于深覆盖层地基上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特性。数值计算中采用邓肯-张E-B模型模拟覆盖层地基和坝体的应力、变形行为,同时采用无厚度接触面模拟面板和坝体以及防渗墙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整理和分析工程实测资料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坝体和防渗结构的力学行为以及面板堆石坝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表明,大坝最大沉降和压应力分别发生在坝体底部和覆盖层中,覆盖层对坝体及防渗结构的应力、变形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应力、变形实测值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分期填筑和筑坝速度对坝体和防渗结构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填筑引起坝体较大不均匀沉降和复杂的应力状态,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较快的坝体填筑速度容易引起坝体较大的前期应力和后期沉降,不利坝体的施工和运行。  相似文献   
194.
从计算几何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斑合并(聚合和融合)方法。图斑聚合采用缓冲区合并的思想,可以有效地合并"桥梁"区域,并保持图斑的自然弯曲形态;图斑融合通过骨架线剖分小图斑,以共享边和地类为共同作用因子,将小图斑逐个合并到原始图斑的拓扑相邻图斑中。此算法有效地维持了图斑边界的自然弯曲,并顾及了图上显示地类的父类整体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5.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80个站点1980-2009年气象数据,主要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半干旱与湿润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的位置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0 a来,秦岭南北地区的气候干燥度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由北向南湿度依次增加,其线性趋势除商洛东北部,和西安中部地区呈增加变湿的趋势外,其余部分呈减少趋势;≥10 ℃积温天数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依次增加,其线性趋势均为增加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呈同心分布;(2)半干旱与湿润界限在20世纪80年代位置最北,在90年代最南,21世纪前10 a次之;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在20世纪80年代的位置最南、 90年代略有北移,且在21世纪前10 a位置最北;(3)秦岭南北地区的半干旱与湿润、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最大波动分别为1.2、0.5 个纬度,且两者30 a平均位置均在34 °N附近;(4)秦岭南北地区近30 a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该区的半干旱与湿润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的北移可能会对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6.
《西游记》里有一个故事:天竺国凤仙郡郡侯在祭拜天神时,因一时疏忽,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生气,就让那个地方3年没有下雨,持续的干旱使得人们无法生存。后来唐僧师徒取经路过,孙悟空上天找玉皇大帝论理,玉皇大帝自知理亏,才下令降下了大雨。下雨,难道真的是玉皇大帝的专利吗?神话传说当然不可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咱们人类早就掌握了“呼风唤雨”的奥秘。下面,咱们一起去看看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实施人工增雨的。  相似文献   
197.
马新建  王晓 《山东气象》2012,32(1):77-78
介绍了山东省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下载软件的开发技术及主要功能。重点介绍了利用VB6.0语言开发山东省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下载软件的流程、FTP协议、API函数的应用.以及软件的多站号自动下载、人工批量下载、格式检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8.
山东省测墒站农气测报业务软件Ver1.0是根据新的《山东省农业气象测报业务规范(试行)》研制的一款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功能及适用环境。该软件具有针对性强、技术成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模块化设计,对硬件要求低,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9.
山西高原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时代(公元前2900~1800年)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史前农业发展状况对于理解其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的经济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系统浮选的方法在山西高原的滹沱河上游、蔚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提取大植物遗存,获得龙山时期数量众多的以农作物为主的炭化植物种子。在山西高原两处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共采集、分析浮选样品218份,发现44500余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19301粒粟(Setaria italica)、6697粒黍(Panicum miliaceum)、少量水稻遗存(Oryza sativa)以及18456粒杂草种子。出土的大植物遗存显示,山西高原龙山时期的农业经济是以种植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粟居于主要地位;同时,在山西高原的不同区域农作物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在滹沱河上游和蔚汾河流域黍的比例较晋南临汾-运城盆地更高;炭化水稻虽在各个区域均有出土,但在滹沱河上游和蔚汾河流域水稻的比例较晋南临汾-运城盆地要低很多。对山西高原各重要区域考古遗址出土大植物遗存的直接研究,填补了山西高原植物考古工作的空白,对理解山西高原史前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探寻史前人类的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00.
花岗岩大地构造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宇宙星球中只有地球发育花岗质岩石及广义的花岗岩,它是大陆最主要的组成。因此,花岗岩在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作者提出花岗岩大地构造,其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三大方面。文章在已有的初步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以下若干研究方面的进展、问题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岩石组合及其构造背景与环境厘定;花岗岩演化及其构造环境与演化(构造过程);花岗岩变形、壳内流变及构造动力学意义;花岗岩深部物源填图与造山带及地壳生长。花岗岩大地构造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丰富大地构造研究内容,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