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新疆一些中强震前后地震波振幅比特性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新疆库车—库尔勒地区4次中强震前后地震波的振幅比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着重分析了震前的短临异常特性。得出的初步结果是:(1)中强震前后,、波垂直向最大振幅比值A/A明显减小;(2)震前4个月内距震中较近的台相继观测到 A/A突跳位,出现 A/A值突跳的小震震中在平面上有成带分布的特点;(3)震前10天内,A/A的时空分布最为集中;(4)A/A异常与波速比、振动持续时间比异常大致同步出现。最后,提出了利用振幅比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用地震波振动持续时间测定震级,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并且分别得出了各自的经验关系式,其基本形式为:M_D=C_0+C_1logτ+C_2Δ。所得各关系式之间由于地区之间地质构造差异引起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差异。仪器不同因而频率特性不同、放大倍数不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一些中强震前后的波速比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近年来,国内外都观测到了不少地震前波速比出现异常的实例,并提出了种种解释。但是,地震前是否都能观测到波速比异常,至今在国际上仍有争论。因而,利用波速比予报地震的方法有待更多的实际震例来检验。至于一些震源孕育模式,例如努尔和肖尔茨[8.9]等人  相似文献   
14.
王桂岭  敖雪明 《内陆地震》1990,4(3):278-280
一、前言 1990年6月14日20时47分,东经85°06′,北纬48°03′,苏联斋桑湖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中苏交界地区的苏联境内,距新疆富蕴地震台334km。震前,笔者应用全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部分成果,对这次地震作了中期预报,根据富蕴窗小震频度异常提出了短期预报意见。 1990年6月1日,在新疆地震局月会商会上,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提出:富蕴地震窗1990年5月小震频度为58次,系1977年有资料以来的最大异常,据此认为1990年6—9月,富蕴250km范围内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实际上1990年6月14日斋桑湖发生了7.3级地震,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及邻区强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讨论了我国西部及邻区(东经69°到105°)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特征。主要结果是: (1) 强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喜马拉雅弧东、西两端附近的强震活动对于区域应力场变化十分敏感,因而可以作为监视我国西部强震活动的“应力窗口”;(2) 我国西部及邻区的强震活动具有整体性活动特征,一个活动时段历时约10年,始发区往往是东、西两个“应力窗口”;(3) 乌鲁木齐地区小震活动频度的大幅度增高表明这一地区可能是乌恰地区7级地震的前兆穴位。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天山近7级地震前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雪明  龙海英  王桂岭 《地震》2010,30(4):124-132
通过普查与系统研究发现, 新疆天山近7级强震之前, 震群活动携带了丰富震兆信息。 主要结果如下: ① 震前1年半至3年多, 包括未来强震震中在内的整个地震带或某一区段震群活动明显增强; ② 在未来强震震中附近, 震群的数量最多且空间分布最为集中, 这些大量密集的震群构成的震群环包围了未来主震震中, 即形成震群空区或空段。 震群空区或空段的几何形状大多为椭圆, 其最大尺度约200 km; ③ 强震之前, 震群数量的多少, 随未来强震震级的增加而增加; ④ 个别强震前几个月, 震群增加的速率有加快的趋势, 同时震群空区内出现填空, 可作为近7级强震进入短期异常阶段的参考标志。 最后, 对所得结果的物理机制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一些中强震前后的波速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连续11年的观测资料,对一些中强震前直达纵横波速度比V_p/V_s的异常特性作了初步探讨,给出典型震例20个。所得主要结果是:(1)V_p/V_s表现为“下降——回升——发震——震后异常”的形态;(2)异常持续时间与主震震级大致呈单对数直线关系;(3)V_p/V_s异常区内,远离震中一端首先出现异常,而且幅度最大;(4)主震震中位于V_p/V_s异常区靠边部位;(5)V_p/V_s平均最大异常幅度一般为5%左右。此外,还讨论了V_p/V_s异常与地震类型,震源机制的关系。 文中还对V_p/V_s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讨论了较为成功的预报震例和虚、漏报次数及其原因。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果:(1)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空间分布在未来大震震中附近集中,同时大致围成一个长轴约119 km和短轴约110 km的椭圆,阿图什6.7级地震落入椭圆靠边部位;(2)震群的时间进程表明,大震之前约4个月震群活动速率加快,标志着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阶段性转折。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70~2004年新疆区域台网观测的地震目录,通过对小震频度进行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了4个具有较高预报效能的特定小区。研究了中强以上地震之前4个小区的异常特征,并据此制定出定量或半定量的单项预报判据指标。同时对6级以上地震前4个小区异常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综合预报判据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时间尺度为8个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是有一定效能的。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79年3月29日,在新疆库车东北发生6级地震。震前,1978年10月我们根据波速比异常的时空叠加特性,将轮台—和硕圈定为波速比异常区,并预估若1979年波速比回返发震,震级可达6级。因为,从库车到库尔勒,系近东西向构造带,地震活动频繁。从1976年1月到1979年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