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1.
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接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深部构造关系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横过盆山结合部位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长约63km,记录时间30s(TWT),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岩石圈地幔。该剖面首次揭露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盆山结合部位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的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特征提供了若尔盖盆地俯冲到西秦岭造山带之下,而西秦岭造山带逆冲推覆到若尔盖盆地之上的地震学证据,初步揭示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两者在造山后期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52.
城市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和枢纽,因此道路信息的提取与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遥感图像来提取道路信息已经成为近年来道路提取的主要方法,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在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使道路提取变得更加困难。针对目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道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和Hough变换的道路自动化提取方法。基于Hough变换确定道路的走向,在此基础上选定线性结构元素,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道路提取。分别选择IKONOS影像和Quickbird影像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提取弯曲型道路与直线型道路,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对喇家遗址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考察,在其北部发现完整连续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剖面。通过系统采样、粒度和磁化率等多种指标测试,结合OSL技术测年断代,建立了完整的土壤地层序列。深入分析土壤沉积物性质与地表过程,揭示了覆盖齐家文化废墟的沉积物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喇家遗址土壤沉积物地层层序自地表向下依次为:现代土壤(MS,0~1.50 ka B.P.)→全新世晚期风成黄土(L0,1.50~3.10 ka B.P.)→全新世中期古土壤(S0,3.10~8.50 ka B.P.)→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风成黄土(Lt,8.50~11.50 ka B.P.)→晚更新世晚期马兰黄土(L1,>11.50 ka B.P.)。其中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古土壤(S0)被3组红色粘土质泥流(RC3、RC2和RC1)和山洪沙土(FFD)沉积层穿插分隔为4个亚层(S0上、S0中上、S0中下和S0下)。这证明黑垆土发育过程中,在OSL年龄3.96~3.65 ka,对应于14C年龄3.85~3.60 ka B.P.出现一个山洪泥流盛行期,来自于盆地北侧沟谷的大规模暴雨山洪泥流,在大红山前古洪积扇前沿溢出沟槽、扩散覆盖了黄河第二级阶地面的土地。其中与大地震相伴随的第一期暴雨山洪泥流过程,摧毁了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造成居室内人群的死亡。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对0#柴油配制的石油溶液的吸附解吸规律,采集了厦门湾15个站点的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的主要理化特征之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以SS5号站点沉积物为代表,模拟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过程,测定了沉积物对石油吸附、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的平衡时间为0.76 h,解吸的平衡时间为7.8 h,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速率高于解吸速率,并且石油被沉积物吸附以后不会完全解吸出来.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等温线具有线性规律,接近理想吸附.研究还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量与石油的浓度,沉积物粒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5.
应急状态下海洋溢油源鉴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实例对应急状态下如何对海洋溢油源进行快速地判断筛选进行了研究-先运用气相色谱法从数量众多的可疑溢油源中初步筛选出几个,再利用气-质联用做进一步的鉴别.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应急状态下溢油源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56.
利用 L - Fuzzy集上 Fuzzyσ-代数和 Fuzzy测度的概念 ,将 (DG) Fuzzy积分推广到 L - Fuzzy集上。给出了这类对偶广义模糊积分的等价形式 ,讨论了积分的特性。特别是得到了这类对偶广义模糊积分的转化定理  相似文献   
57.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于50~60 Ma碰撞而形成的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已成为多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然而,关于它的岩石圈变形机制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深地震反射剖面是精细揭示岩石圈结构、分辨变形样式的有效技术.重新处理的松潘地块一西秦岭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岩石圈变形的细节,以地壳上部的双重逆冲构造、地壳中部...  相似文献   
58.
摘要: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影像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城区大比例尺DOM的制作,传统意义上的正射影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对真正射影像的研究已迫在眉睫。通过基于像素工厂利用ADS40影像制作真正射影像的试验,介绍真正射影像制作的流程,并分析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峡谷地形对两次大暴雨过程的增幅作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北省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逐6h的NCEP/GFS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6月29日、7月4日湖北省两次大暴雨过程中峡谷地形的增幅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在有利的背景场及环境条件下受三峡谷地特殊地形影响而产生,冷暖空气相互对峙并配合峡谷地形的阻挡作用,迫使近地层水平流场、垂直流场发生改变,同时流入峡谷的地面气流与复杂地形相互作用,在峡谷内产生局地气旋性小环流或气流汇合区,地形性涡旋的生成对降水增幅起到关键作用;两次过程的不同之处是,前一过程中,冷空气作用更显著、不稳定能量累积更多、峡谷地形增幅作用更复杂,其中包括狭管效应、喇叭口效应及迎风坡地形效应,所以其降水效率更高、雨强更大。  相似文献   
60.
欧拉反褶积与解析信号相结合的位场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解析信号具有不受(二维)或少受磁化方向影响,能够较好反映磁性体边界的特性,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欧拉反褶积法可以确定场源的位置和深度以及形状因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前人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前人提出的方法中存在受高频干扰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低阶的欧拉反褶积与解析信号相结合的位场反演方法.本方法在反演中只需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