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01.
王磊  郭长宝  郭朋瑜  吉锋 《现代地质》2021,35(1):153-160
川藏铁路孜拉山区片麻岩分布广泛,岩石各向异性特征显著,深埋隧洞修建时围岩变形直接影响隧洞稳定及加固措施。为揭示川西—藏东孜拉山区片麻岩的蠕变特征,开展了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发现了一种裂纹异常扩展现象,在叠加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绘制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确定长期强度。基于Burgers模型建立一种更符合工程实际的蠕变本构模型,采用麦夸特算法和全局优化算法进行参数辨识。结果表明:同一围压条件下,试样瞬时应变增量随应力等级增大而变小,发生硬化现象;片麻岩试样在蠕变特性中表现出因微观结构各向异性而引起裂纹异常扩展的现象,在衰减蠕变阶段其蠕变速率因裂纹异常扩展而骤增;长期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大,与常规三轴试验条件相比,长期强度分别下降59.8%和21.3%。本研究构建的改进的Burgers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所得到的试验力学参数可为工程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2.
周岱  胡军  杨文强  陈奇  王祥东  王磊  徐德明 《中国地质》2021,48(6):1896-1923
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构造属性仍存在较大争议。对新兴岩体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发现,新兴岩体的侵位时间为晚三叠世(240~224 Ma)而非侏罗纪,其主要岩性为细中粒-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新兴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稀土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Sr-Nd、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新兴花岗岩εNdt)值介于-11.5~-10.5,εHft)值介于-2.9~-10.3,具有壳源源区特征。本次研究表明,粤西地区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可能开始于~250 Ma,华南板块南缘海西-印支期岩浆作用自晚二叠世(大容山岩体)一直延续到晚三叠世(新兴岩体),且晚三叠世仍存在强烈的岩浆活动。新的证据支持古特提斯洋东段分支的关闭时间在~250 Ma,而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陆陆碰撞拼贴一直延续到240~224 Ma。  相似文献   
603.
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该方法假设之一是生标的含量可以反映表层海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但这个假设还缺乏现场观测的充分验证.对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表层海水颗粒物中主要生标做了分析,利用其含量及比值研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分布.生标含量表明硅藻、甲藻、颗石藻的高值区位于珠江口南部及广东沿岸,在陆坡区也有高值.生标比值显示硅藻在3个类群中的相对比例最高.其中,甲藻/硅藻比值高值区位于陆坡区,这与大洋水(黑潮)的入侵,带来大量暖水性甲藻有很大关系;颗石藻/硅藻比值总体趋势与生物量的分布相反,在近岸少数站位有高值,向外海逐渐增加,主要是因为颗石藻更适于寡营养盐的环境.生标结果所指示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与前人的调查结果类似,为利用生标重建此区域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4.
刘翰林  王磊  闫芳 《海洋工程》2012,30(2):110-115
以3 000 m水深DP-2级动力定位半潜平台为算例,研究在风浪流同向作用下,平台在各个角度下所能抵抗的最大外界环境力,得到最优作业方向。在此角度下,着重分析当不同推力器失效时,对动力定位能力的影响。得到一般规律,并推广到一般平台。  相似文献   
605.
王磊 《地下水》2019,(1):187-190
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而日趋突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辽阳市水资源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因素,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据此,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尖点突变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水资源系统的突跳性和复杂性特征建立了安全分析模型;然后通过模型变量利用突变评价法归一处理,探讨了水资源安全状态控制变量与协调度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辽阳市水资源安全处于临界状态,在此条件下的缺水量为2. 85亿m3,研究成果可为保障该区域水资源供需差值安全下限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06.
以鄂东南赤壁-嘉鱼地区为例,在缺少地表各岩石单元样品的情况下,对Landsat8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VNIR-SWIR)波段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首先对VNIR-SWIR多波段反射率数据进行最佳指数因子(IOIF)运算,得出最佳波段组合band7-band5-band2,从其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只能识别少量岩性单元;为了减少高相关性波段之间的信息冗余度,并对波段信息进行集成,后对Landsat8VNIR-SWIR波段反射率数据采用主成分变换并进行彩色合成,能够有效增强志留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质单元之间的影像差异,从而划分岩性界线。对比已有地质资料,认为提取结果可靠,能为野外地质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07.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608.
杨欢  王磊  申辉 《海洋工程》2012,30(2):14-19
以某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例,建立平台和推力系统模型,对风、浪、流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定位系统进行时域模拟,得到平台的运动时历和功率消耗,对平台动力定位的实时功率进行研究。为了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开展相关模型试验研究。旨在借助时域模拟来分析平台动力定位实时功率,通过模型试验来验证数值计算,检验了动力定位时域模拟的可靠性和优越性,为以后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9.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蚀)多尺度过程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晓燕  钱鞠  王磊  刘芬  毛泽秦 《冰川冻土》2012,34(6):1487-1498
从产生土壤侵蚀机理出发, 分别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坡面、 沟谷、 小流域、 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水蚀)研究现状与取得的进展.结合平凉城南侧泾河一级支沟的纸坊沟小流域治理实践和调查, 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实施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 建议未来的研究向着"规划性"、 "综合性"、 "量化尺度性"、 "弱化尺度性"模型的研究方向发展, 这对提高地区水土保持质量、 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实现水保效益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10.
记录和描述了近35年来河南林州地区的地光异常现象,发现林州地光异常的出现与林州及其邻近地区中小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结合林州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岩性(石英岩)分布特征对地光出现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地光异常的观测和利用其进行地震预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