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文中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主矿带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330 ℃,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导电类型从早期到晚期由N 型向P 型转变;P型黄铁矿出现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趋势;金品位高值区与P型黄铁矿的高值区及热电系数离散度的低值区相对应;主矿带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主矿带开采区位于矿体中部偏下,向深处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综合分析认为,0至2勘探线深部以及22~26勘探线深部发现新的富矿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2.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23.
澳门地区建筑物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澳门地区地震环境、场地特点,利用本地区的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和相似地区的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成果,结合少量工程地震钻孔剖面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合理地确定了澳门地区不同建筑场地类别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对于Ⅱ、Ⅲ类场地,按存在或不存在成片淤泥两种情况进行了反应谱特征周期参数分组,为澳门地区一般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对主跨为160m的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梁桥佛开高速九江大桥进行了理论与实验模态分析.首先介绍了环境激励条件下现场模态测试布置及过程,利用随机子空间法(SSI)进行了桥梁模态参数识别.建立了桥梁有限元模型.并对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实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在竖向模态频率及振型上总体吻合较好。测试结果可以为有限元模型修正提供依据:模态测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可以为桥梁长期健康监测和损伤评估提供较可靠的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地脉动水平/竖向谱比法广泛应用于获取场地卓越频率工作中,但在指示地震动放大系数方面是偏小的。利用KiK-net台网403个台站共21万余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地脉动水平/竖向谱比MHVR和地震动水平/竖向谱比EHVR,发现二者的谱形和峰值频率基本一致,但幅值存在差异。根据MHVR谱形将场地分为6类,建立将MHVR修正为EHVR的经验方法。当MHVR有可解释的峰值时,实测EHVR和修正后MHVR预测值一致性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40 cm/s2以下时,EHVR受场地非线性的影响较小,利用MHVR及其修正方法可有效估计EHVR。  相似文献   
26.
变形是地下结构施工安全状态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数据驱动变形预测方法中地下施工动态影响因素难以量化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控制区间牵引算法的地下施工变形预测模型。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对变形监测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以数值模拟在关键施工阶段处的结果为牵引点。根据实测值随阶段更新牵引点,并基于注意力机制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AM)以牵引点修正数据驱动模型在控制区间的预测结果,实现更准确、更智能的地下施工变形预测。设置牵引相对权重,使模型可自适应判断当前合理牵引程度,准确融合了Bi-LSTM与数值模拟的结果。通过相关历史案例与数据,验证了牵引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依托西安市西咸新区丰镐三路地下通道上跨地铁1号线自动化监测实例,采用牵引算法预测了地下结构变形。结果表明:在关键施工阶段处,牵引作用改善了数据驱动预测方法存在的滞后问题,各阶段误差平均降低了24.34%;不断优化的牵引点逐渐趋近真值,降低了数值模拟出现偏差时造成的影响。该方法可为地下施工变形预测问题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7.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特别是在识别某一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的活动方向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传统断层活动性分析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法分析了柴西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活动性,识别出两期构造反转,第一期由中生代晚期的挤压环境转换为新生代古近纪的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由伸展构造背景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E32)的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之后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控制了柴西现今主要圈闭的形成,捕获晚期形成的烃类.靠近断层的反转构造可形成早期圈闭,具有捕获早期生成的低熟烃类的潜力,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28.
干旱区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尘暴是富含细粒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化学尘暴,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盐碱尘暴的产生、输送和沉降对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盐碱尘暴的化学组成及其危害,对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作了研究综述。结果表明:干旱区干涸湖床是盐碱尘暴的发源地,风蚀作用下干涸湖床盐粒和粉尘的扩散过程主要受风场、区域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构建综合风动力和下垫面因子的盐粒风蚀物扩散模型,加强盐分风—水两相运移耦合作用及其与流域景观变化的关系研究是盐碱尘暴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29.
与常规雷达相比,超宽带雷达具有距离分辨力高、近距离盲区小、穿透性强、目标识别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灾后搜寻、救援工作中,以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进行生命探测。为实现使用超宽带雷达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的识别定位,本研究提出基于信号多特征提取技术及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人体呼吸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经验模态分解、变分模态分解及希尔伯特变换提取雷达探测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使用傅里叶变换提取宏观频谱特征,使用相关分析获取相关性特征;然后,以提取的信号特征为输入,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信号进行分类,进而对人体呼吸信号进行识别,对人体位置进行定位。不同障碍物场景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识别砖墙、建筑楼板等遮挡物下的受困生命体征目标,并提供其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中美洲及北京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尺度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试图揭示地震空间活动的层次特征。结果表明,不管所研究区域的范围和总体地震活动水平如何,总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地震活动水平分别为高、中、低的小区域;在把一个区域粗略划分成4个区域的情况下,地震活动性最高与最低小区域的地震数目比值约为4-5;对于更小的区域,地震活动也都具有这种规律,表现出很好的层次性,并且这种层次性不依赖于时间和震级,地质构造的空间层次性是产生地震空间分布层次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