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41.
用刚收割的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浸提液代替水配制培养基培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追踪测定微囊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膜透性、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光合膜自发荧光强度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水稻秸秆浸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质量比≥1/100(水稻秸秆/水)的水稻秸秆浸提液对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如下:藻细胞生物量在实验过程中逐日降低,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急剧下降,呼吸速率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膜透性迅速升高,细胞光合膜自发荧光强度显著衰减.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对该浸提液进行萃取,浓缩后用滤纸片法在固体培养基上做抑藻实验,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液能明显看到抑藻圈,证实其中含有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42.
以新马德里地震带(以下简称NMSZ,图1)而知名的美国大陆中部地区,尽管远离板块边界,但却频繁发生特大地震,其发震机制一直是个未解之谜。NMSZ地区并没有大多数活动形变地区构造运动特征的显著地形起伏,但当面对该整个地区地震危险性在某些概率水平上可以与旧金山湾地区相比的证据时,我们多数人感到需要“拧自已一下以看看我们是否在做梦”。尽管在很多方面,评估NMSZ地区的危险性比评价美国西部地区更具挑战性,不确定性更大,但经过细致地科学研究,已经在地震危险性评估的最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里给出的一致性看法反映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中部地震中心(一个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大学协会组织)2000年1月主办的一次讨论会上与会的二十几位科学家在会上及会后在国际互联网和专业会议上公开发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3.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矿体受控于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韧脆性剪切带。本文以细碧岩矿带为例,系统研究了围岩蚀变分带及蚀变矿物组合,总结了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围岩蚀变以穿切细碧岩透镜体的剪切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碳酸盐化带和绿泥赤铁矿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铁白云石+铬云母+绢云母+钠长石+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钠长石+石英±黄铁矿、(铁)绿泥石+钠长石+铁白云石+赤铁矿+钛铁氧化物+石英±绿帘石。蚀变岩石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在围岩蚀变过程中, SiO2、Na2O、Fe2O3T、MgO与Y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 K2O、CaO、Ba、Rb、Sr、Cr、Cu、Pb和挥发组分等迁入,并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HS)–2络合物迁移,成矿流体与富铁细碧岩之间的反应是金沉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4.
新疆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通量及其物质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降尘监测、采样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艾比湖地区含盐粉尘的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艾比湖干涸湖底是盐尘的输出源,盐尘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无水芒硝、白钠镁矾、氯化钠等盐碱粉尘及Cr、Pb、Mn、Cu、Ni等潜在毒性元素.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通量约为79~381 g·m-2·a-1,盐的沉积通量约为4~61 g·m-2·a-1.盐尘的粒径分布以2~63μm的粉砂粒级为主,大于63μm的砂粒级所占比例很小.特殊的地形条件、大风天气、稀疏的植被覆盖、疏松的大面积尘源是艾比湖湖底风蚀和盐尘输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解冻温度下乌梁素海湖滨带裸露湖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人工恢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林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土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5℃下解冻了150 h的4个采样区的冻结土柱,芦苇沼泽土柱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都最大,其值分别为(225.51±8.74)mg/m^(2)、(18.66±10.56)μg/m^(2)和(22.23±7.26)μg/m^(2);对于5℃下解冻了150 h的4个采样区的冻结土柱,芦苇沼泽土柱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累积排放量都最大,其值分别为(30.97±7.40)mg/m^(2)和(1.74±1.40)μg/m^(2),裸露湖床土柱的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最大,其值为(25.30±12.06)μg/m^(2);对于在15℃恒温下保存了150 h的4个采样区的对照土柱,芦苇沼泽对照土柱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都最大,其值分别为(137.68±58.33)mg/m^(2)和(10.74±1.99)μg/m^(2),柽柳盐沼对照土柱的甲烷累积排放量最大,其值为(1.23±0.02)μg/m^(2);与5℃解冻温度相比,15℃解冻温度更利于4个采样区冻结土柱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碳含量是土壤排放3种温室气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对湖滨带湿地土壤冻融和综合温室效应评估应该特别注意下垫面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河流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概述了河流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重点及其在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河流景观视角下,将河流作为空间异质性的完整景观单元,而不仅仅是传统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将河流作为采样点或线。河流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河流景观的空间分布、斑块、格局、时空尺度、异质性、干扰和联结性等研究之中,并作为其关键研究内容。此外,建议强化河流景观制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服务价值评估、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以及河流景观管理等研究内容。总之,把河流生态系统视为"河流景观",将有助于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和更普遍的概念框架开展河流乃至滨河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7.
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组成、来源和风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和主量元素分析,获得了其矿物和元素组成特征:矿物种类多,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为主;化学组成上以Si、Al为主,和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相比,除Si、Ca外都有一定的亏损,Fe、Mg、Ca、P、Ti、Mn等元素的变异系数较高。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沙物质组成特征与阿尔金山北麓出露的岩石和冲、洪积扇物质组成基本一致,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很大的共性,反映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沙物质主要来源于阿尔金山。沙漠北区强烈的东北风将阿奇克谷地和疏勒河下游的河湖相沉积物搬运至沙漠腹地,构成另一个重要的沙物质来源。A-CN-K图解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很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的化学风化或迁移;A-CNK-FM图解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Fe、Mg等元素发生显著分异,其原因主要是铁镁质矿物由于磨损、分选作用遭破碎和风化,使粒度较粗的沙漠沙Fe、Mg等元素相对亏损。  相似文献   
48.
在国家级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生产中,综合判调更新采用了内外业协同作业生产方式,对更新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描述内外业一体化综合判调更新生产的作业流程和方法,重点介绍了综合判调更新生产中对地形要素数据生产质量控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内业判绘质量检查、外业调绘质量跟踪、一体化整合质量控制策略与重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49.
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历时五年多时间,参加单位多,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极高。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研究设计并实现了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工程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项目管理系统的目标、设计及其主要功能以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一种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平  王立新 《地质通报》2005,24(3):291-294
传统的C/S结构是基于Power Builder、VB等的开发工具,需要对每一张表设计数据库录入、查询代码,其代码量大.系统测试和升级量大。本文对气田开发数据库八大类163张数据表进行了分级,设计了数据字典,引用美国CodeJock公司的导航菜单代码,用代码重用和继承的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了通用数据录入模块、通用数据查询模块。系统所设计的代码量小,测试升级方便。还介绍了针对网络时通时断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