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利用蒲城县酥梨试验站品质测定结果,对10个主要种植乡镇酥梨品质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酥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得分将酥梨品质划为"特优""优""良""一般"4个等级,并利用ArcGIS软件和蒲城精细化矢量地图,对综合品质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蒲城县西南部为优质酥梨生产区,气象条件利于优质品质形成,自西南向东北品质逐渐递减。根据10个乡镇气象站酥梨不同发育期及同期旬、月气象资料,结合各品质差异,利用SPSS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各品质差异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筛选出的主要因子建立不同品质气象回归模型,另选取3个乡镇进行品质结果预测,回代和预测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优质酥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贵德盆地位于青海东北部、黄河上游松巴峡以西和龙羊峡以东,北以青海南山和拉脊山为界、南依巴吉山,西靠瓦里贡山,东至扎马杂日山,四周为断裂所围限,被认为属新生代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53.
重油具有黏度大、大规模连续聚集、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于开采等特征,利用传统的体积法评价其资源潜力无法揭示重油资源在空间三维尺度上的富集差异性或预测"甜点区"的分布。空间网格插值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划定各单元分布面积,统计和分析每个成藏组合储层的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采收率4个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插值,实现关键参数网格图的空间叠加计算,最终计算出每个成藏组合的重油资源丰度图,定量表征重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厘定重油"甜点区"。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扎格罗斯褶皱带重油资源潜力评价,揭示三叠系-侏罗系Butmah成藏组合、侏罗系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以及第三系成藏组合总可采资源潜力为140亿t。其中,未来有利勘探目标为白垩系成藏组合,可采资源量为85亿t。初步预测"甜点区"位于盆地西南部。  相似文献   
54.
油裂解型气源灶是一种特殊的气源灶,是优质生烃母质在成气过程中派生出的.烃源岩生成的油主要有3种赋存形式源内分散状液态烃、源外分散状液态烃和源外富集型液态烃.3种赋存状态液态烃的数量及分配比例受内因和外因多种因素控制,就排油率而言,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67%、0.62%和10.6%的泥岩、灰岩和油页岩,最大排油率分别为45%、55%和80%.原油与不同介质配样的生气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介质条件下甲烷的生成活化能分布有差异,碳酸盐岩对油裂解条件影响最大,可大大降低其活化能,导致原油裂解热学条件降低,体现为油裂解温度的降低;泥岩次之,砂岩影响最小.碳酸盐岩、泥岩和砂岩对油的催化裂解作用依次减弱,不同介质条件下主生气期对应的Ro值纯原油1.5%~3.8%;碳酸盐岩中的分散原油1.2%~3.2%;泥岩中的分散原油1.3%~3.4%;砂岩中的分散原油1.4%~3.6%.油裂解型气源灶是一种中间体,可以直观看到的是原生气源灶和由此形成的气藏,而对油裂解型气源灶的赋存形式、分布范围、成气数量和储量规模等问题,只能通过正演和反演的研究去确定且相互映证.正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为例,原始生油量2 232.24×108t,剩余油量806.21×108t,油裂解气量106.95×1012m3.反演研究以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中油裂解气为例,圈定的古油藏面积约735 km2,古油藏原油数量45×108t,油裂解气量及油裂解气资源量分别为2.72×1012 m3和1.36×1012 m3.  相似文献   
55.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然而目前盆地内卡洛夫—牛津阶的层序划分和地层对比依然存在争议。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以阿姆河右岸B区29口井的岩心资料及50口井的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地震、薄片、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了阿姆河右岸B区卡洛夫-牛津阶的层序地层研究。将阿姆河右岸B区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四级层序,其中卡洛夫阶包括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牛津阶分为3个三级层序(SQ3-SQ5)。在高精度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垂向上,各级层序格架内部高位域生屑砂屑灰岩及礁滩体沉积更为发育;在平面上,根据不同层序沉积几何体和沉积相的分布,明确提出了卡洛夫期和牛津期发育两种不同的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的观点:SQ1-SQ2时期(卡洛夫期)研究区应为缓坡型台地,初始具有西高东低的地貌,坡度较缓,沉积速率差别不大,主要发育缓坡台地层序地层模式;SQ3-SQ5时期(牛津期)则演化为镶边台地,研究区沉积速率远小于A区,随着海平面变化形成了差异巨大的西高东低沉积地貌。  相似文献   
56.
50Ma以来全球持续降温,但东南亚多岛海构造体系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气候温度,形成并保存极其丰富的新生界油气资源.本研究从地球系统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东南亚新生代构造活动、气候环境演变和油气富集特点,获得以下新认识:(1)大洋板块俯冲和上覆大陆岩石圈伸展导致东南亚发生广泛火山喷发、形成裂谷盆地和浅海陆架,造成深部构造活动与浅部山、盆、海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2)微陆块在赤道低纬度区的聚合与长期滞留促使信风偏转为季风,改变了洋流通道和流量,深刻影响了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降雨和温度变化;(3)东南亚多岛海构造体系和高温多雨气候环境促进了热带雨林、红树林、浮游藻类等繁盛,为油气资源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4)裂谷盆地演化与海侵-海退事件的耦合导致多类型油气系统源-储-盖有效叠置,有机质快速深埋和高大地热流促进油气大量生成和规模聚集;(5)多板块俯冲汇聚所造成的圈层相互作用是导致东南亚新生界油气资源异常富集的主导因素,这一认识对发展地球系统控制下的油气富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重点应关注澳大利亚与巽他陆块碰撞和高温多雨气候环境的油气资源效应,大力发展海上富含CO2油气田的经济开发与CO2封存技术...  相似文献   
57.
地震动促进石油运移的一种模式及其发生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和人工地震动使地下孔隙流体瞬时产生相对于地层介质的加速运动趋势,即产生了作用于流体的瞬时冲力。在不考虑质量扩散力条件下,本文以岩石孔喉结构理想模型和充填其中的石油受力分析为基础,对水平、垂向两地震动作用方向上,促进石油运移时的油柱长度、孔隙、喉道等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静水常压和异常压力两种地层状态下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无裂缝作为运移通道的条件下,地震动作用可以使油柱在岩石破裂前,突破一定岩石孔隙结构的喉道发生运移。对该地震动促进石油运移模式的边界条件分析认为,小孔喉比值、大半径孔隙和连续一定长度的油柱利于油柱突破喉道运移的发生,油柱在水平向地震动作用于静水常压地层、垂向地震动作用于静水常压地层、水平向地震动作用于低过剩压力梯度地层、垂向地震动作用于高过剩压力梯度地层等4种情况下,地震动促使运移发生的难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