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386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刘晶磊      张冲冲      刘航      梅名彰     《世界地震工程》2021,(2):132-142
为了研究分层土地基(上层为粘土层,下层为砂层)条件下几何参数对单排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该试验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激振器作为点振源产生振动波向四周扩散,通过对比单排桩前后两侧振动加速度极值,清晰地展现出了单排桩对振动波的的影响区域,并得到了几何参数的隔振影响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得出结论: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桩长是影响隔振效果的重要参数,当桩长参数由0.28增至0.57时可提高约9%的隔振面积,同时增加桩长和隔振区长度可使隔振区域振幅大幅度减小与有效隔振面积大幅增加,但同时会造成桩前一侧振动增强;对于低频振动,单排桩隔振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作用,该试验条件下隔振效果可相差约3%,且频率越高,穿透性越强,且将在桩后形成一个振动加强区;增加振源距可有效提高隔振效果,但当频率较低时,中远振源的隔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982.
1 INTRODUCTION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all large valleys along the northem tringe of the Bavarian Alps were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the movement of huge glacial lobes into the forelands. During the glacialadvance of the combined Isar and Loisach glaciers in the Lainbach test basin, sitUated 6() kIn south ofMunich, the eastom rim of the geomorphological basin of Kochel was covered by a small secondare icelobe. In the KOchel basin the IsarLosach glacier developed to a maximum thickn…  相似文献   
983.
984.
Based on the undisturbed, finite thickness disk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we carried out 3-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normal pulsars. We find that their scale height evolves in a similar way for different velocity dispersions (σv): it first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ime, reaches a peak, then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finally approaches a stable asymptotic value. The initial velocity dispersion has a very large influence on the scale height.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scale height is studied. When the magnetic decay age is used as the time variable, the observed scale height has a similar trend as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 the linear stage, from which we derive velocity dispersions in the range 70- 178km s-1, which are near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90 - 270km s-1 for 92 pulsars with known transverse velocities. If the characteristic age is used as the time variable, then the observed and theoretical curves roughly agree for t > 108 yr only if σv < 25km s-1.  相似文献   
985.
986.
介绍Windows XP操作系统一些安全方面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87.
通过对辽东菜园子玄武岩中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捕虏晶进行K-Ar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深部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辽东菜园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36.33 Ma±0.97 Ma和39.34 Ma±1.27 Ma;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玄武岩中Sr,Ba相对富集,Zr,Hf相对亏损;ISr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4 73~0.705 16和 0.22~ 2.27之间。橄榄石捕虏晶发育环状裂隙和扭折带,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自核至边Mg#值逐渐降低(核部Mg#值介于88.7~94.3之间,边部Mg#值介于76.6~77.8之间),核部与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橄榄岩包体中橄榄石的成分类似,边部与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成分相当。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具有反环带结构,核部具有较高的FeO,MnO,Na2O,Al2O3质量分数,反映了壳源成因;过渡部分MgO,Cr2O3质量分数明显升高,反映了壳源物质与软流圈物质反应的结果;向边部MgO,Cr2O3质量分数逐渐降低;FeO,MnO,Na2O,Al2O3质量分数逐渐升高,暗示与寄主岩浆反应的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具有亏损性质,但岩浆形成过程中有陆壳物质加入。环带状橄榄石捕虏晶反映了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橄榄岩与熔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988.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989.
利用商丘1961--2005年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和总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及降水等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当暴雨日数概念的引入可以把汛期总降水量中暴雨过程降水与非暴雨过程降水分开;相当暴雨目数是一个气候统计量,其年际变率比总降水量更显著;与降水等级比较,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好,且有利于研究形成汛期洪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990.
杭州市土壤铅污染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杭州市40个土壤全铅和38个可溶相铅的统计分析,土壤中全铅平均含量为49.6×10-6,可溶相铅平均为21.4×10-6,城区表土的全铅高达76.1×10-6,显著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析结果还显示,从农村→远郊→近郊→公路旁,土壤可溶相铅含量逐渐增加,且土壤的可溶相铅含量与深度具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杭州市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铅污染,污染程度由农村→远郊→近郊→公路旁→城区有明显的增高趋势。通过对茶园土壤中可溶相铅、残渣态铅及城区表土全铅的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发现,从土壤残渣态(代表土壤背景)→土壤可溶相→城区表层土壤全铅206Pb/207Pb比值有明显的降低。208Pb/(206Pb+207Pb)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将土壤与杭州市的汽车尾气、大气等环境样品进行对比发现,随着土壤受污染程度的增加,铅同位素组成逐渐向汽车尾气铅漂移,表明汽车尾气排放的铅为其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