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为研究ldquo;2005.0中国地磁测量rdquo;地磁测点空间分布均匀性特征,基于分形理论,介绍了用分形学描述地磁三分量测点空间分布均匀性的方法.该方法将测点存在的区域以不同尺度划分为相等面积的小方块,提取不同方块区域内的三分量测点的数目与尺度,在双对数坐标中进行线性拟合,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分形维数Df,并以此作为评价地磁三分量测点空间分散均匀性的指标.通过对ldquo;2005.0中国地磁测量rdquo;地磁测点均匀性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区域、大陆105deg;E以东和105deg;E以西区域地磁三分量测点的分形维数Df各不相同,分别为1.748, 1.796和1.609; 105deg;E以东区域比105deg;E以西区域的分形维数更接近于其嵌入维数E=2(地球表面),意味着105deg;E以东区域的地磁三分量测点空间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272.
采用层析技术、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同源基因克隆等技术对中国对虾中国对虾血淋巴中的凝血蛋白(C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化的CP约为380kDa,其亚基的分子量约为190kDa,说明该蛋白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同源二聚体;中国对虾CP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保罗美对虾具有100%的相似性,与其它对虾的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获得了CP基因518bp的cDNA片段,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与其它虾类CP基因序列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CP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心脏和表皮是该基因主要的合成表达部位。  相似文献   
273.
大菱鲆幼鱼蛋白质消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平均初重34.5±5.5g的大菱鲆幼鱼225尾,平均分为5组(A~E),每组3重复。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45%,48%,50%,52%和54%的5种膨化颗粒饲料,研究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系数相应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先升后降,在50%蛋白组取得最大;蛋白质摄入量、消化量以及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养殖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浓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在50%蛋白质水平以上时,幼鱼生长性能提高幅度缓慢,而粪氮排出量和水环境中氨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表明,大菱鲆幼鱼环保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50%。  相似文献   
274.
基于我国大陆最新观测所得的1 302个地磁测点和32个地磁台站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的1 334组准确数据,并结合地壳磁异常能谱变化特征,对增强地磁模型(EMM2010)在我国大陆的精度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MM2010模型(DIF)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分别为10.45′、8.08′、112.85 nT  ;东北、华北与新疆地区模型的精度为13.07′、8.90′、130.89 nT ;华南、青藏高原及其东缘地区模型的精度为7.07′、6.65′、81.84 nT;其精度是受模型有限的截断阶数、各区域的磁异常状况和磁测数据的误差等因素共同影响的。EMM2010模型的精度在我国大陆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与磁异常的分布形态及其复杂程度、梯度密切相关,异常越突出,形态越复杂,模型的精度越低。与世界地磁模型(WMM2010)、第11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11)相比,EMM2010模型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平均提高了50%,主要原因是模型不仅包含了地球主磁场,同时还包含了地壳磁场。EMM2010模型应用于我国大陆的实例及精度分析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大陆的地磁场信息,鉴于模型的精度,建议在EMM2010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各部门的高精度磁测数据,构建我国高精度的地磁场模型。  相似文献   
275.
祁连山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地区受到过度放牧影响而退化为以狼毒为优势种的高寒草甸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水平空间异质性以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速度随深度的增加也趋于减少;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异系数在浅层和深层土壤较大,在中层土壤较小. 在水平方向上,0~40 cm土壤水分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其中10~20 cm土壤水分变异性主要受根系的影响,随机部分引起的变异性最大;而在其他土壤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由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减弱,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异质性程度增强. 整体上,土壤水分含量与微地形关系密切,与距离溪流的远近程度正相关,与高程分布负相关.  相似文献   
276.
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的各地磁要素空间分布与"2005.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较相似,但局部略有变化.比如对于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大致可理解为负值区域增强;磁倾角I在我国华北、华南和东北大部大面积正异常区消失了,但在我国西北部大面积的负异常区仍然维持;总强度F和垂直分量Z整体的负异常分布仍然维持,新疆西部局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局部的正异常分布则略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的空间分布,在2010.0年代,东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正异常区,而且在中国北部出现了一条东西条带状的正异常区,似乎可认为是2005.0年代存在于太平洋的正异常区向西移动扩大的结果."2010.0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描述的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相对较为曲折,最显著的异常位于蒙古境内,其次为滇东北地区、东北及华北大部、新疆等地区;磁倾角I和垂直分量Z相对较为平缓,最显著的异常存在于蒙古境内,其次的异常在内蒙满洲里附近;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最为显著的异常位于满洲里附近,其次的主要异常区位于新疆地区、京津附近、滇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277.
酒西坳陷青西凹陷富油的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泥岩、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其沉积时为整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强还原-还原环境的断陷湖泊,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且烃源岩厚度占地层比例均大于 5 0%以上,加之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 1%,为油田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了许多挤压逆断层、剪切性断层和构造缝,造成地层和构造叠覆,为有机质成熟、运移和聚集提供了动力和空间,从而为该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78.
核酸免疫及其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六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对每类烃的不同馏分进行GC-MS分析。根据所分析样品的成岩作用序列,结合样品的结构特征,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链烷烃的研究表明,研究区正构烷烃峰型为单峰型,碳数分布广,具较弱的奇碳优势。烃类的母质类型显示为Ⅰ-Ⅱ型干酪根,形成于开阔水体条件下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Pr/Ph比值、CPI值,在不同赋存状态烃中差异比较明显,大体上从游离烃、封闭烃、胶结物烃、束缚烃到包裹体烃有减小的趋势。结合其族组分特征,反映了油气演化的阶段性及其成藏期次和油藏微观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80.
根据山西北部宁武地区的树轮宽度指标,建立了该地区过去318年的树轮STD,RES和ARS年表,发现上年8月至当年7月 (全年)的降水与差值年表(RES)显著相关 (r=0.71, n=50),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转换方程,重建了宁武地区1686年以来的全年降水,方差解释量达到 48.6%(调整自由度后为46.8%, r=0.697,F=26.471, p<0.0001)。降水量较少的时段为1693~1710年,1720~1764年,1825~1841年,1873~1882年,1901~1930年,1966~1972年和1988~2003年,降水量较多的时段为1711~1720年, 1765~1824年,1842~1872年,1883~1886年和1931~1987年。 历史文献记录的干旱年份在重建序列上均有所反映。重建序列与贺兰山1~7月降水显著相关 (99%置信度下, r=0.312)。功率谱分析表明山西宁武上年8月至当年7月降水含有2.34~2.68年,4.92年,5.26年的显著周期,可能与ENSO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