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都是建立在“B”型俯冲基础上的,而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为18~12Ma,主碰撞期为65Ma,因此属于“A”型俯冲时期,即印度大陆壳俯冲到亚洲大陆壳之下的早期,此时夹于两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壳尚未消失掉,由此上地幔脱水和部分熔融提供了斑岩铜矿的主要成矿的物质来源。本文讨论了俯冲作用与斑岩铜矿的关系,通过驱龙和冲江两个代表性矿床的Nd、Sr同位素讨论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通过矿带结构和成矿年代等制定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新疆东天山发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及矿带,预计3-5年内铜金属资源量有望超过千万吨,将形成一个远景巨大的铜矿带,该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为泥盆纪火山岛弧(390Ma左右),岩浆-热液演化是高氧化(fo2=10^-20-10^-8)控制之下的,高位斑岩体形成时代为360Ma,辉钼矿形成时代为322Ma,闪长玢岩经研究后属于一套从钙套性-碱性的玄武质过渡到英安质的火山杂岩,成矿9兴度推测达4-6km,大约与多宝山相当,故大部分矿化体产于围岩中,土屋,延东和灵龙等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的地质证据占优,这些矿床也有后期叠加的热液蚀变和矿化。  相似文献   
14.
15.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的断隆块的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闹枝)→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的全景。  相似文献   
16.
斑岩铜矿与陆相火山活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斑岩铜矿主要产于聚合板块的上盘 ,是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质岩浆 -热液系统 (其中包括火山作用 )演化的产物 ,从斑岩铜矿带与近同期陆相火山岩的关系来看 ,可以归纳为 2种 :一种是斑岩铜矿床或矿田内有同期或稍早期的陆相火山活动 ,例如江西银山、内蒙古乌努格吐山和安徽沙溪等 ;另一种是斑岩铜矿床或矿田内缺少同期陆相火山活动 ,仅见到浅成 -超浅成侵入活动 ,例如江西德兴和西藏玉龙等。斑岩铜矿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矿床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有时二者晚期都常发育浊沸石化和硅化 ,常与金等矿化伴生 ,以及常伴随爆破角砾岩和火山口陷落等。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中亚 -蒙古带为世界斑岩铜矿最发育 ,地质工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中国北部相当于中亚 -蒙古带的一部分 ,东部相当于环太平洋带的一部分 ,西南部相当于特提斯带的一部分 ,集中了许多聚合板块 ,随着洋盆的消减和陆 -陆碰撞的造山作用具有很长的构造 -岩浆 -热液活动的历史(其中包括陆相和海陆交互相火山活动 ) ,故找寻评价斑岩铜矿很有前景。文中重点讨论了东天山、德兴和冈底斯地区同时代的陆相火山活动与斑岩铜矿的关系 ,通过这一讨论 ,为斑岩铜矿的找寻与评价提供了依  相似文献   
17.
挥发份在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总结多年来对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作者认识到挥发相在这些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文章系统讨论了在花岗质岩浆中挥发相的形成和时空演化、挥发相的组成及其与硅酸盐熔融体的不相溶性,提供了挥发相在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中存在的证据,提出挥发相对花岗质岩体顶部和邻近围岩的微细裂隙、爆破角砾岩、夕卡岩、碱质硅酸盐交代岩和富含挥发份矿物的形成,以及在矿质的迁移富集等各个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土坡面发育平稳的细沟流水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天然降雨存在间歇性,常会出现前期降雨已经发育成型的细沟又经历了二次降雨的情况,但目前对这一条件下细沟流水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还很少。本文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间隔24 h两场不同雨强的降雨,研究黄土坡面经过第一场降雨形成比较稳定的细沟之后,在第二场较小雨强降雨过程中,细沟发育平稳时的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细沟流速大小受坡长影响并不显著,相同坡度下不同坡长的细沟流平均流速差别不大;细沟流速受细沟形态影响较大,25°坡面比20°坡面细沟密度大,流速相对较小;②剪切力大小受流量和坡度共同作用;雷诺数与水流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弗洛德数与水流剪切力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③随着距坡顶距离的增加,阻力系数呈增大趋势;第二次降雨强度相同,坡度大的坡面上阻力系数也较大,可见阻力系数与径流量和坡度的关系十分紧密;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雷诺数的增加意味着平均流速增大,水流强度增大导致细沟形态更为复杂,水流受到的阻力增大;虽然雷诺数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水流深度增大,但从试验结果可见,陡坡条件下阻力系数受流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龙生  芮宗瑶 《矿床地质》1998,17(Z1):15-18
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形成往往受某些特定条件的限制,本文认为全球构造-岩浆带、壳幔物质交换、富Cu的源岩或源区、岩浆高侵位和长期稳定的对流循环机制等条件是斑岩铜矿床开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西藏斑岩铜矿对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西藏已有 3个构造岩浆带发现斑岩铜矿 :玉龙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错成矿带。其中班公错成矿带还少有研究和找矿评价 ,目前仅报导在改则西北发现多不杂斑岩铜金矿 ,但该带的邻国已发现大型斑岩铜矿 ,例如巴基斯坦的赛恩达克 (Saindak)和伊朗的萨尔切什梅 (SaiCheshmeh)等。据青藏高原 70Ma以来的古气候研究 ,在新特提斯洋闭合之后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陆陆碰撞 ,曾有过 3次加速 :第一次为 4 0~ 35Ma ,与玉龙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相吻合 ;第二次为 1 8~ 1 2Ma ,与冈底斯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相吻合 ;第三次为 3.6Ma以来 ,与羊八井等热泉和铯金锑成矿年龄相吻合。故西藏斑岩铜矿为印度洋扩张和陆陆碰撞“A”型 (Ampferersubduction)俯冲的产物。第一次加速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三江地区产生一系列喜马拉雅期走滑拉分盆地 ,导致幔源斑岩岩浆上侵 ,形成玉龙等一系列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铜钼铜金矿 ;第二次加速使冈底斯深部挤压而浅部拉张 ,导致幔源斑岩浆岩侵位 ,形成冈底斯一系列斑岩型夕卡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钼铜金多金属矿 ;第三次加速使青藏高原整体深部挤压而浅部拉张 ,在藏南、冈底斯和藏北等产生一系列热泉型铯金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