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我国许多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多位一体”特征,在区域上可构成矿床系列,在矿区则构戒矿床体系。本文强调这种多重成矿模型的普遍意义,提出花岗质岩浆的源岩、侵位和矿化的多重性是形成复杂多样的金属矿床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视和加强多重成矿模型研究,对于开拓找矿思路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的金属矿产资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青藏高原正在实施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截止2003年底已完成40余个图幅,对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古生物、岩浆岩、火山岩、变质岩和矿产资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了许多新的矿产地。我们受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及《地质通报》编辑部的委托,特对青藏高原的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初步评点。  相似文献   
25.
根据铜金矿床的含矿主岩和成矿作用方式 ,西天山的铜矿床主要可划分为 3种类型 :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火山热液型 ;金矿床可划分为 2种类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研究区从北到南可划分为 3条东西向的成矿带 :1阿拉套—科古琴铜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中元古界灰岩和海西中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 -夕卡岩铜矿、与海西中期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2博罗科洛金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中—基性熔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与海西中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 ;3阿吾拉勒铜银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二叠纪陆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铜矿、与海西晚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通过对西天山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探讨 ,认为上述 3条成矿带对应的大地构造单元分别为阿拉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带、博罗科洛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和阿吾拉勒二叠纪裂谷带。  相似文献   
26.
新疆哈密百灵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前人对百灵山铁矿的研究成果,并对已发表的地质图件进行了修正。首次对矿石中含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Rb_Sr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为(293±10)Ma,确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石炭纪末—二叠纪初。  相似文献   
27.
新疆西天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地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西天山地区是指位于奎屯南的北天山与库车北的南天山间的广大地区。早古生代,该区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南缘中段与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交汇部位,其主缝合带处于长阿吾子—乌瓦门一线。通过各构造单元地层系统及蛇绿混杂岩定年研究,认为本区博罗科洛山南缘霍城—哈希勒根一带为奥陶纪—志留纪的赛里木—准葛尔和乌孙—阿吾拉勒微板块的接合带。塔里木微板块北缘的南天山地区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显示多岛洋的构造格局,早古生代板块活动经历了上亿年。晚古生代早期的洋盆较狭窄,生存时间为数千万年。北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地段隶属于早石炭世微型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晚期由裂谷转为走滑拉分体制,此时壳—幔岩浆活动及物质交换频繁,为本区主成矿期。中生代进入板内陆块构造堆叠并伴随走滑的动力学环境。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效应的汇聚作用,导致山体强烈隆升,造就了现今的南、北天山及伊犁盆地相间的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特殊成因的铀矿床,妈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中与区域性巨大断裂有关的碱交代型铀矿床。文章以乌克兰地盾内若干碱交代体中的巨型铀矿床为例,对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地质特征、矿物、地球化学分带、矿化时代、构造岩石学研究方法,以及进行深部找矿预测的5个方面的地质判据等作了阐述。本文根据苏联专家В.И.卡赞斯基近期来华的讲学资料综合而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9.
斑岩铜矿研究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文章从全球角度对斑岩铜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评述,对斑岩铜矿的源区及岩浆岩特征、Mash带的地质意义、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的关系、过渡岩浆的地质意义、中国斑岩铜矿概况及斑岩铜矿的一般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1992年5月28日至6月1日俄罗斯科学院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矿物学教授、铀矿地质学家卡赞斯基博士,在核工业华南地勘局进行了参观访问和讲学。在讲学中首先就目前世界上研究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的主要手段——深钻、超深钻的进展情况作了介绍。主要以前苏联科拉半岛、克里沃罗格盆地(乌克兰)、穆龙套(乌兹别克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