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7 毫秒
21.
白斌  俞胜  刘杰  边成辉  戴霜 《矿物学报》2021,41(2):181-189
为进一步研究党河南山地区构造运动和金成矿关系,对党河南山地区美丽沟岩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沿北西向断裂构造侵入,由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构成,以岩株状产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美丽沟岩体中岩浆岩属于富钠贫钾准铝质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相对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Eu元素表现为弱的负异常.根据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该岩体为中三叠世(235±5 Ma)岩浆活动产物,表明该区于三叠纪期间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构造运动强烈,其可能为该区金元素的再富集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22.
迭代优化的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用预先设置的网格节点的连线表示地震波传播路径,当网格节点稀疏时,获得的射线路径呈Z字形,计算的走时比实际走时偏差大.本文在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迭代法与网络最短路径相结合的射线追踪算法,运用迭代法优化计算由网络最短路径算法得到的射线路径,并对迭代法进行修正,从而克服了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3.
针对传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方式中存在精度低、效率低、无法全天候等缺点,为开展工程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作,采用无人机机载LiDAR测量系统对测区进行了快速扫测,经内业处理数据,最后结合测区已有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机载LiDAR测量系统在山区、植被覆盖较密的地形测量中具有快速的优势,且测量数据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同时也为未来空天地一体化快速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为了克服传统基于网络拓扑的网络区域发现算法在实现上的障碍,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网络拓扑的周边区域发现算法。该算法仅依靠主机之间的路径信息,通过对各路径上对应节点的距离关系的分析来发现距离某个区域一定跳数的周边的网络区域。理论分析及测试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信息完整性和实时性依赖很低,具有构造简便和查询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李建星  岳乐平  徐永  孙勃  孙蕗  王晓勇  白斌 《沉积学报》2009,27(6):1184-1190
在位于吕梁山西部山前山西柳林卫家洼红粘土层下部发现了一套特殊的水成砂砾层,组成该砂砾石层的碎屑主要是红粘土团块及钙质结核。沉积学的研究表明红粘土和钙质结核碎屑具有不同程度分选性和磨圆度,作为碎屑的钙质结核不再具有不规则的“生姜”状外形而呈典型的圆状或次圆状,这是经过搬运碎屑的典型特征。垂向上自下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部分层位中埋藏有动物化石都是典型水成堆积物的特征。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8 Ma前。这种特殊水成堆积物的发现可为红粘土的成因解释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主要集中在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岩性地层、海相碳酸盐岩、前陆盆地冲断带、成熟勘探地区、新勘探地区以及非常规油气等领域。勘探对象既包括常规构造、岩性地层、构造一岩性复合油气藏,也包括致密砂岩、页岩等非常规油气;勘探部位既包括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前陆冲断带、前陆斜坡等常规油气藏分布区,又...  相似文献   
2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年产量超3500×104t,然而该主力产层现行的“标志层约束、油层组等厚劈分”划分方案,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受到挑战。作者利用不同沉积体系长7油层组内凝灰岩定年数据和盆地庆城北地区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高精度地震地层解释。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属于中三叠世,锆石ID-TIMS定年可实现不同沉积体系高精度地层对比。同时,在庆城北三维工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底至长73油层组顶解释识别出11个前积地质体,刻画出长7油层组中6个前积体进积演化规律。针对延长组陆相地层等时划分难点,提出建立不同物源体系长7油层组高精度地层定年“锚点”,利用提频地震数据与测井小层对比“穿线”,重新划分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延长组地层“等时”对比方案。该研究有助于延长组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也为其他陆相湖盆沉积演化和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我国19个典型铁矿已有勘查成果和矿山生产资料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勘查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以辽宁弓长岭铁矿、河北黑山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等典型实例,对《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0-2002),影响勘查类型划分的因素存在的不足,提出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等方面需补充的内容及建议,旨为黑色金属矿产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的英雄岭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页岩油获勘探重大突破。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属于典型的咸化湖盆,通过岩芯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分析,发现在此环境下形成的页岩及页岩油具有明显的特性:① 页岩以碳酸盐岩矿物为主,岩性以纹层状云灰岩和层状灰云岩为主;② 烃源岩具有低TOC、高转化率的特点,游离烃含量高,具有明显的石油“超越效应”,而且页岩的含油性和生烃潜量与碳酸盐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③ 储层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黏土矿物类型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有利于页岩油的稳产和高产;④ 地层压力系数高,能量充足,原油轻质组分多、气油比高。柴西坳陷E23页岩层系厚度大、面积广,为了评价其资源潜力,将柴西坳陷划分为小梁山、英雄岭、扎哈泉和茫崖4个凹陷,首先应用成因法计算资源量,然后用体积法、容积法和类比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用德尔菲法确定页岩油总的资源量为69×108 t。本文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① 明确了咸化湖盆页岩油独特的地质特征,指出富油层系的岩性组合;② 提出了计算吸附烃的计算公式,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页岩油资源量的评估方法;③ 资源量的落实证实了柴西坳陷具有可观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坚定了勘探信心;④ 多因素综合划定的I类有利区带面积为2460 km2,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30.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