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曹淞  冯晅  鹿琪  曾昭发  朱如凯  白斌 《世界地质》2016,35(1):223-234
利用探地雷达勘探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露头砂岩体的分布特征进行实测并描述。研究区岩性主要为泥岩、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夹薄层凝灰岩,且多数地段表层覆盖1~5 m厚的黄土。对雷达剖面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并定量给出7个主要砂岩体的厚度依次为54 m、83 m、54 m、38 m、104 m、160 m、191 m;高度依次为6 m、7 m、5 m、8 m、6 m、10m、9 m,等参数;砂岩体长厚比值依次为9、11.8、10.8、4.8、17、16、21.2。河道砂岩主体宽与高的比值总体上15,整体呈现砂岩泥岩复合式沉积构造。砂岩体多呈现孤立状顶部平缓底部突起透镜体形态,河道纵向多期沉积明显且有砂岩体横向迁移现象,砂岩体在探地雷达剖面的反射特征与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我国19个典型铁矿已有勘查成果和矿山生产资料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勘查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以辽宁弓长岭铁矿、河北黑山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等典型实例,对《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0-2002),影响勘查类型划分的因素存在的不足,提出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等方面需补充的内容及建议,旨为黑色金属矿产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年产量超3500×104t,然而该主力产层现行的“标志层约束、油层组等厚劈分”划分方案,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受到挑战。作者利用不同沉积体系长7油层组内凝灰岩定年数据和盆地庆城北地区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高精度地震地层解释。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属于中三叠世,锆石ID-TIMS定年可实现不同沉积体系高精度地层对比。同时,在庆城北三维工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底至长73油层组顶解释识别出11个前积地质体,刻画出长7油层组中6个前积体进积演化规律。针对延长组陆相地层等时划分难点,提出建立不同物源体系长7油层组高精度地层定年“锚点”,利用提频地震数据与测井小层对比“穿线”,重新划分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延长组地层“等时”对比方案。该研究有助于延长组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也为其他陆相湖盆沉积演化和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34.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相似文献   
35.
从山前砾石看黄河形成与吕梁山隆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表明吕梁山前新生代砾石层特征如下:(1)平行于吕梁山方向砾石层延伸很长,基本与吕梁山如影相随,垂直于吕梁山方向延伸不远,一般不越过晋陕谷地;(2)砾石层在东西向剖面上呈东厚西薄不对称楔形,砾石粒径自吕梁山往外逐渐变细,分选性和磨圆度提高.(3)各地砾石相对单一但因地而异,主要来自毗邻的吕梁山基岩.砾石层空间分布特征、砾石成份与毗邻基岩区耦合关系及典型剖面沉积学研究表明.砾石层是吕梁山前冲积扇相堆积,是吕梁山新生代隆升剥蚀产物,非南北向黄河阶地堆积物.  相似文献   
36.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油气储层孔隙可分为毫米级孔、微米级孔、纳米级孔3种类型,常规储层孔隙直径一般大于1μm。北美地区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径范围为5~160nm,主体为80~100nm。在对中国非常规油气储层研究中,应用场发射扫锚电子显微镜与纳米CT重构技术,首次发现了小于1μm的油气纳米孔。其中,致密砂岩油气储层中纳米级孔隙以颗粒内孔、自生矿物晶间孔及微裂缝为主,喉道呈席状、弯曲片状,孔隙直径范围10~1000nm,主体为300~900nm;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以有机质内孔、颗粒内孔及自生矿物晶间孔为主,孔隙直径范围5~300nm,主体为80~200nm。纳米级孔是致密储层连通性储集空间的主体。纳米级孔隙系统的发现,改变了微米级孔隙是油气储层唯一微观孔隙的传统认识,为认识常规油气局部富集,非常规油气连续聚集的地质特征、研究连续型油气聚集机理、增加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油气勘探目标的转移和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从毫-微米孔喉的圈闭油气,逐渐向纳米孔喉的连续型油气聚集发展的趋势。近十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国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油砂矿等有重要进展。中国非常规油气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陆相敞流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砂体、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湖相碳酸盐岩等,提供了湖盆中心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理论依据;创新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理念,明晰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10个基本地质特征和2项关键标志,为大面积非常规油气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表征了致密油气储层的纳米级微观孔喉结构,首次发现了纳米孔喉中油气的赋存,推动了纳米孔喉中油气流动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概念,并指出这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39.
基于ArcSDE文件地理数据库存储和设计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Arc SDE数据引擎的原理,并对文件地理数据库管理存储模式进行分析和应用,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和计算机模式在五万动态更新项目中测试应用。充分利用资源将复杂的操作处理交由服务器执行,而对于简单的操作则由客户端直接完成。通过不断改进将这种数据生产的模式应用到各个测绘生产项目中。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甘肃礼县上坝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的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以及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研究证明金的嵌布主要与石英、褐铁矿有关。矿石氧化率高,金的粒度普遍细小,金矿物嵌布分散,该成果对湿法浸金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