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重庆市GPS监测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重庆市GPS监测网的建设。①由12个GPS观测站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相联的重庆市GPS监测网,构成了一个覆盖全重庆市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准动态的三维地壳运动观测网。②重庆市GPS监测网观测资料,利用GAMIT/GLOBK9.93(Linux)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松弛解处理模式和精密星历,并利用IGS跟踪站进行约束。③GPS观测资料经整体平差后,基线长度中误差小于4mm,基线相对中误差为10^-9量级。  相似文献   
102.
????????????????????????о?2008??8??30??????????6.1???????2009??7??9?????????6.0????????????????????????????????????????????????????????????????????6.1?????6.0???????????????????г?????????????????????????????????????????????????????????-??????????????????????????????????????????6.1????????????????????ж??????????6.0???????????????????  相似文献   
103.
汶川M_S8.0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的观测资料,获得了南北地震带地区的重力场及其动态变化,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重力场变化既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同时又具有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和与地震孕育发展有着内在联系.重力场动态变化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汶川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重力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垂直形变。结果表明:震前近10年,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化特征。其中,祁连 河西地区垂直形变主要反映祁连山下沉、河西走廊相对抬升的逆继承性运动;西吉、海原、固原地区构造运动相对平稳;兰州、天水、漳县 武都以西的岷山隆起抬升速率明显增大并伴有形变高梯度带。这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北向推挤作用相对减弱,东向挤压作用明显增强;震后,2008年8—10月的观测显示,垂直形变出现反向大幅变化;2006—2008年岷山隆起区相对临夏呈现逆继承性的快速下沉,反映由于地震的发生,导致青藏高原东向挤压运动减弱;2010年的监测表明,垂直形变幅度减小,2008—2010年合作相对临夏仍呈现反向下沉,但差异运动明显减弱,显示当前包括岷山隆起在内的区域构造活动已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利用中国大陆1999年以来3个时段的GPS速度场,研究了汶川8.0地震前的地壳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汶川地震发生在区域地壳挤压运动明显受阻的区域,孕震区附近存在一较大的障碍体,震中附近断层多年来处于强闭锁状态;2)随着地震发生日期的临近,震中西侧压性区表现出明显的向东逐步扩张态势,局部地区主压应变方向出现向北偏转,右旋剪切作用明显增强;3)汶川地震同震变形及6级以上余震分布表现出的区段性与断裂带及附近分段性运动变形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依据单一力源模型的基本原理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多年来水准观测垂直位移资料 ,反演该区 2 0a来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力学参数与未来可能的危险区域 ,得到 :①如果确定所选研究区仅有一个等价强震力源 ,反演的强震力源与实际震中符合度较好 ,这对中强地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在青藏块体东北缘6级左右的地震 ,比较合理的可研究范围一般为震源有效半径的 1 0倍 ,对应的等价力源的量级约为 1 0 1 1 N ;③从 1 995~ 2 0 0 0年的分区模拟结果看 ,在祁连的中段存在一个潜在的等价强震力源 (1× 1 0 1 1 N) ;另外 ,在青海与甘肃南部交界处存在一个潜在的等价强震力源 ,该力源深度为 5km ,大小达到 5× 1 0 1 1 N。  相似文献   
10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2004,27(2):153-158
利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一五道梁300km长水准测线在1979,1991和2002年3期垂直形变资料,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2年相对1979~1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孕育有关;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发震构造相关的断裂构造部位仍有发生较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8.
大地水准面是静止海洋面(平均海水面)以及假设这个海洋面在大陆内部延伸形成的一个封闭曲面,它既是地球形状的反映,又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的体现.大地水准面被认为是地球重力场的几何表象和重力等位面,也是地球上部圈层的一个物理介面.  相似文献   
109.
流动重力资料对汶川M_S8.0地震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观测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分析,结合一定的孕震理论和前兆机制理论,研究了网络重力观测前兆手段的异常特征,并给出了1~2年尺度的地震趋势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10.
以1997年玛尼地震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再现了玛尼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玛尼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波随时间变化呈明显波动性且随距离衰减,沿断裂带衰减相对慢一些.其波动性是震源区不同相位应力波及一些反射波相互叠加造成的.震源区动应力强烈的波动性使破裂表现"愈合脉冲"特征.(2)玛尼地震与其后几年发生的中强余震关系密切.2001年3月5日在大震西南方向发生Ms6.4级地震、阿尔金断裂西段1999年与2000年的两次中强地震可能均主要是玛尼地震的产物.(3)玛尼地震对昆仑大震孕震区的动应力影响,卸载前产生的动应力变化大约为0.05 MPa,其远大于静应力的地震触发阈值,卸裁后动应力剧烈波动,上下波动达0.2 MPa左右,其大约相当于0.02 MPa的静应力,这是静应力触发地震阈值的2倍,揭示玛尼地震很大程度上触发了昆仑大震的提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