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81.
总结了1993年10月26日祁连6.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与断层形变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快速下降后反向回升阶段,至于断层形变,则随测点与震中关系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2.
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分析讨论了1991年1月2日和1992年1月12日两次中强地震前重力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指出这两次地震都发生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附近。  相似文献   
83.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了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与断层形为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山丹间(38.4°N,101.2°E;38.4°N,101.1°E)连续发生Ms6.1,Ms5.8地震,发震断裂为民乐-大马营断裂(近EW向,逆断兼左旋,属祁连山北缘主断裂).这是自1986年门源Ms6.4地震后,时隔十七年,祁连山构造及河西走廊地区发生的首次6级以上地震;也是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发生近两年来,青藏块体北边界第一个6级以上的地震,其意义影响深远.青藏块体北缘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的不同时间起测、通常在每年3月、7月和11月份各观测1次的54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形变观测场地,控制了祁连山-龙首山构造带、海原-六盘山构造带及西秦岭构造带.由于2003年7月出现异常数量较多等因素,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于200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对其中51处场地进行了加密观测,距民乐-山丹发震仅10余天;而震后又提前1周(10月26日开始)由震区向外围扩展,至11月中旬实施了第4期(应急)观测.此外,作为中国地震局系统2003年上半年"非典"时期唯一实施GPS观测的单位,我们还获得了2001~2003年该区水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结果(60个站点,于震前的4~5月施测).Matsu'ura负位错模型认为受现今地壳运动驱动下的各活动地块间的相对运动在地块边界处有可能受到部分阻碍,从而导致应力应变积聚.则利用地表位移观测可将区域深部的多个块体与其边界断层联系起来,其通过反演确定的块体边界断层带的相对闭锁区,对地震预报很有意义.而无量纲的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定义为某场地某跨断层测段单期年变(某期观测相对上一年同期观测)位移梯度(对水准资料;而对基线资料则为线应变)与正常平均年变幅度的比.这样既可直观、定量地表征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实时变化的强弱,又能使不同场地、不同测段的值具有可比性和统一性.其对断层形变的趋势加速及突跳等短期快速变化反映灵敏,尤其能够消除观测季节的影响.本文借助负位错模型,通过分析区域水平相对运动与视应变场、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高应变能积累或显著增强部位及相应能量强度(用年均地震矩反映块体边界断层段的能量积累速率,借助年均应力降反映剪应力强度),结合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时变曲线,研究了民乐-山丹地震前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及青藏块体东部各形变监测区近30年区域水准资料的计算分析,发现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地壳运动呈激烈的继承性运动,地震处于弱活动阶段;地壳运动继承性减弱(或呈逆继承性运动),地震处于强活跃阶段,地震活动强弱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地壳运动,二活动方式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周期性。现今地壳运动在运行到波谷后呈缓慢增强的继承性运动,估计未来几年内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仍将维持现状,不会出现明显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6.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区域构造变形背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1991~2000年间的GPS观测获得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1998,2000年重力复测资料,初步研究了昆仑山口西M_s 8.1级地震前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分析表明,这一大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的水平运动和变形背景有关,可能是较大尺度的地块活动行为,青藏块体内部左旋剪切变形区的范围很大,这次大地震正好发生在与断裂走向一致的左旋剪切应变率量值最高的区域和面膨胀应变的张性区,重力变化的负值异常区的边缘,区域构造变形背景有利于大型左旋走滑破裂的发育。  相似文献   
87.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3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远离则衰减.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 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NE 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 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往往伴随有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往往是应变能积累、强震蕴育发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88.
新疆地区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分析了新疆地区1998~2002年重力变化,研究了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重力场动态图像对伽师6.8级地震有较好的反映,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形变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89.
景泰5.9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祝意青  陈兵  张希  张四新 《中国地震》2001,17(4):356-363
通过对河西地区重力复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0年6月6日景泰5.9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重力场演化特征。重力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本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地震孕育的非均匀态→发震的演化过程,还分析研究了特征重力变化与强震活动原关系。  相似文献   
90.
南北地震带区域形变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网和90年代以来的GPS监测网资料, 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多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 分析了震前区域性形变场异常的基本特征。 进而根据资料支持程度, 分别以GPS、 区域水准观测位移为地表约束, 以“973”项目活动地块划分结果为地质依据, 进行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计算, 研究了数值模拟结果反映的活动块体和边界断裂构造变形状态与地震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研究了强震前区域性水平、 垂直构造形变异常特征及可能的机理, 初步总结了基于区域水准、 GPS观测与数值模拟的强震前区域构造形变异常的一些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