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利用物理摆原理导出了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的理论函数模型,建立了地磁场中的观测方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地磁场对Ni002水准仪的影响,并对观测误差和F值的测定精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在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变与断层形变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青藏块体北部构造形变与玉门5.9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据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的水平运动以及跨断层形变观测结果的总体异常特征,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引起的近期地壳运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西部的受力环境,讨论了青藏块体内部不同断裂带力学上的相互关联。认为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间存在着构造和力学上的内在联系,它可能是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影响下,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相关构造局部应力场适应性调整的产物。  相似文献   
64.
2005~2009年喀什—伽师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5~2009年喀什—伽师地区10期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提取与地震活动有关的信息,进一步探讨重力场变化与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地震孕育、发生阶段,其重力场出现一定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由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  相似文献   
65.
?????й??????????????1998-2010???????????????????????????????????????????????????????仯???????????о???2012??6??30?????????????????6.6?????????????????????????????????????????????????1???????仯????????????????????п????????????仯??????????????????????????????????????????仯Ч???2????????????????????????????????????????????????г????????????????????3??????????????????仯?????????80×10-8ms-2,????????6.6??????????????????????????仯???????????????仯??????????Ρ?  相似文献   
66.
在四川盆地西部建立了一个由302个观测站组成的区域观测网,并进行了高精度流动重力与GPS观测,其目的是获取区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简称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对EGM2008模型在该区域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区域实测的重力异常总体为负值,由西到东逐步从-160×10-5ms-2平缓变化到-60×10-5ms-2左右.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揭示的模型重力异常较好地勾画出研究区域的总体地形分布形态,龙泉山脉以及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边界皆存在明显的模型重力梯度带.研究区东南部的模型重力异常大约为-50×10-5ms-2左右,但在龙泉山西部成都平原地区,模型重力异常则达到-120×10-5ms-2左右.在区域观测网内绝大部分观测点上,模型与实测重力异常的差值几乎为一个常数(-10×10-5ms-2左右),说明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实际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如果配以一定数量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整体调节,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就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地球重力场.  相似文献   
67.
??????????????α????Ч??????????ж?????????????????????????8.1??????8.0??????????????嶫???????????????????????????????????Ч???????????????α????????????????????Ч?????????????????????????????????????????????????????????????????????????“?????”?????“???”???????????????????????????????????????????????????????????????????????????“????”????  相似文献   
68.
西安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1992年以来西安地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西安南郊的重力变化较大.北部地区相对稳定,重力变化显著的地区是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含水系统压密,从而导致地面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69.
民乐6.1级、岷县5.2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6.1及5.8级地震和11月13日甘肃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演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从统一起算基准获得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较完整地反映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的民乐6.1级、5.8级地震和11月13日发生的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②小波分解的重力场图像能较清晰地反映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区域性重力趋势变化和震中地区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70.
基于2010年5月—2013年10月的6期在河西地区流动重力测量资料获得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分析该区近期重力场变化及与2013年门源MS5.1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河西地区重力场变化空间分布显示在活动断裂附近重力变化较大,沿祁连山北缘断裂、昌马—门源断裂及庄浪河断裂形成与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反映了断裂构造活动引起的重力局部异常变化特征。2013年门源MS5.1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