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5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3年大姚Ms 6.2、Ms 6.1地震序列环境剪应力τ0值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rune中小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基础,用地面运动峰值参数(r.u)直接求出震源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大姚地震序列是一次中等强度应力序列;Ms6.2序列平均τ0值为3.3MPa,存在大于15MPa的高应力地震,而Ms6.1序列平均τ0值为2.8MPa,无大于15MPa的高应力地震,Ms6.2地震序列整体应力水平要高于Ms6.1序列;在Ms6.2序列中,τ0值随时间不衰减,而Ms6.1地震序列τ0值衰减较快;τ0值存在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5,28(4):403-407
给出了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M5.3和8月13日文山M5.3地震序列的基本参数和两个主震的震源参数;讨论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差异性;还介绍了在这两次地震发生前,采用改进型破裂时间法对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的情况。最后,分析了云南近期地震活动趋势,认为云南新一轮强震活动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迹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3.
永胜6.0级地震的余震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永胜 6 0级地震的余震资料对该区S波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快速横波偏振方向有两个优势取向 :N2 0°W和N6 0°W ,前者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后者则为永胜地震主破裂方向。可以认为 ,永胜地震的S波分裂是应力作用的EDA裂隙与发震破裂隙共同作用的结果。延迟时间在 2~ 2 0ms km范围内变化 ,整个时段的平均值为 7 0ms km。与以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比较 ,本文的结果与之在量级上是比较相符的  相似文献   
64.
2001年永胜6.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应力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Haskell提出的一个统计不均匀随机震源ω -立方模型 ,导出了用震源参数估算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量度 ,从而建立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 (r·v)直接与震源参数的依赖关系 ,即 ,以地震矩、应力降作为标度律参数 ,预测的地面峰值速度按照M01 2 Δσ1 2 标度。对永胜地震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的峰值速度参数资料的分析表明 ,这样的标度关系更适合对小地震的震源参数估算的统计研究。假定Q因子随频率线性变化的指数衰减项作为地震波传播距离的非弹性衰减 ,导出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直接估算地震应力降Δσ的关系 :lg (r·v e-qr) =- 6 0 +0 5lgM0 +0 5lgΔσ ,测定了 2 0 0 1年永胜M6 0级地震近场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的 1 0 0多次余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结果给出 ,震级在 0 5 相似文献   
65.
云南地区尾波衰减及其与地震前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38个遍布云南地区的短周期地震台站的地震仪器记录的160多个区域地震的尾波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尾波衰减的某些特征,给出了全省地壳尾波Q分布图。在考虑Q值与频率相点的情况下,发现频率相关值η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比较高,而在相对平静的地区比较低。从尾波Q值的空间分布来看,滇西北地区最低,在70—180之间,东部地区最高,约300—400左右,云南地区总的趋势是自西向东Q值逐渐增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讨论了尾波衰减的某些特征与地震活动前兆关系的理论基础,把尾波Q值作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66.
用数字地震资料研究永胜地震余震序列的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rune中小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基础,用地面运动峰值参数(r.v)直接求出震源处应力降Δσ和环境应力τ0值的新方法,并利用永胜MS6.0级地震序列的数字化资料,给出了该次序列的Δσ多数在0.05~0.5MPa之间,平均值为0.24MPa;τ0值多数在0.5~2.0τ0MPa之间,平均值为1.07MPa .通过对该区Δσ和τ0值的时空分析,认为永胜地震余震序列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低应力、低强度序列,主震后应力释放很快,较为彻底.  相似文献   
67.
云南武定地震余震近场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利用云南武定MS6.5主震后近场田心和云龙两个流动数字化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地震资料,以不同中心频率(1.5~20Hz)取样分频研究了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率(f )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台站给出的尾波振幅衰减率(f )存在明显的小区域范围非均匀性变化.位于主发震断层两侧的云龙台(东侧)和田心台(西侧)测得的尾波振幅衰减率(f )值,当 f <6.0Hz时基本一致.相应的Qc(f )值为66~120的低值;但在高频范围(f 6.0Hz),由于穿过主断层的近场尾波遭到断层破碎带强烈的吸收,因而云龙台测得的尾波振幅衰减率(f )值,比不穿过主断层的田心台给出的(f )降低30%,并讨论了产生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波源因子A0(f)不仅与震源强度相关,也与频率犳相关,用1.5~20Hz求出的S波平均自由程犔在主断层东侧为30km、西侧为40km ,由此证实了地震波穿过主断层破碎带时有更强的散射.   相似文献   
68.
武定6.5级地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rune提出的中小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参数(r.d)和(r.v)对地震应力降△σ的依赖性,并考虑地球介质Q值对峰值参数的影响,利用武定M6.5级地震序列的近场数字记录地震资料,由此导出了用峰值位移d和峰值程度v求地震应力降△σ的关系式:lg(g.d/e^-qr)=-10.56 2/3lgM0 1/3lg△σ;lg(r,v/e^-qr)=-2.566 1/3lgM0 2/3lg△σ.用上述公式测定了武定地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σ,结果给出地震序列的应力降△σ构大多数在5.0-50MPa的范围内,是典型的高应力降序列。通过分析应力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应力参数与余震活动的频度及强度相关,也与地震构造背景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用地面运动峰值参数估算地震应力降是一种新的实用性较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用峰值速度估算姚安地震序列的地震能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辐射能量的定量计算 ,长期以来一直是地震学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 ,著名的 Gutenberg和 Richter (1 95 6 )震级 -能量关系 lg E=1 .5 MS+1 1 .8,至今仍然是一个估算地震波能量较好的经验统计关系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建立地震位错模式以来 ,地震学家们依据这一基本理论模式 ,研究了许多地震波辐射能的定量估算关系 ,如 Haskell(1 96 4 )、Vassilion和 Kanamori(1 982 )、陈培善和 Duda(1 993 b)等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具有大动态、宽频带、高精度的数字地震…  相似文献   
70.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结构的地震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根据腾冲火山地热区实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 ,用有限差分反演和正向走时拟合方法确定了地壳二维 P波速度结构 .地壳模型显示 ,在腾冲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存在低速异常体 ,它与火山地热活动可能有关 .测线的二维地壳结构上显示出两条地壳断裂 :龙陵—瑞丽断裂和腾冲断裂 ,其中腾冲断裂可能切穿莫霍界面 .同时 ,根据远震波形资料反演腾冲热海热田地区的 S波速度结构 ,也显示出该地区上地壳存在 S波的低速异常 .本文从深部结构方面探讨腾冲火山的成因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具有低 P波和 S波速度、低电阻率、高热流值和低 Q值 ,以及上地幔也具有低 P波速度的特点 .由此推测地壳内岩浆来源于上地幔 ,腾冲附近地区存在的上地壳低速度异常可与岩浆的分异作用相联系 .与地球上大多数的活动火山一样 ,腾冲火山位于移动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 ,属于“板块边界”火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