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Thecomplextemporalsequencestructuresofnon-singleexponentialattenuationofBatangearthquakeswarmwithM6.7Wan-ZhengCHENG(程万正)(Seis...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1976年11月7日盐源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前短期内在震中附近地区出现的地震的地震学前兆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特征是:短期小震活动条带展布的方位变化;震中区地震频度出现陡增异常;临震前地震记录P波段高频成分增加及震源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西南地区的原地重复震(震中一般集聚在40公里内)现象是突出的。历史上原地重复震(M≥5)次数不低于5次的位置找到35个,其地震数为429个,均值为12个,占西南地区地震(M≥5)总数的68%。文中依据地震构造与应力场分区特点分为十个地区。利用各区原地重复震参数、震区新构造活动特征、109个地震的P波初动解、及67个地震宏观考察的等烈度线数据,对各重复震区的构造活动、重现周期、重复破裂图象与错动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4.
四川省西部的鲜水河地震带近三个世纪来(1700年—1982年)共发生震级M≥5级的地震55次,其中M≥6级的地震26次,其频度和强度均高,在川滇强震危险区中有其重要的位置。从图1可见,地震在时间轴上的分布不均匀,分段成丛出现。本文试图以该带较丰富的中强震资料,采用游程论中以一定信度定量地对序列数值作随机或趋势性检验的方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带地震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5.
用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映震较好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提取,分析四川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时序值变化与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该方法能通过R值评分检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并进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短期综合地震预测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6.
马尔康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马尔康台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计算了马尔康地震序列93次ML2.5~5.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马尔康地震序列的地震距(M0)与震级(ML)有较好的相关性,关系式为log10M0=0.92ML+10.24,相关系数R为0.86;地震应力降与震级的关系不明显,二者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77.
四川盆地地区介质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地区的介质非弹性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500km震源距范围内,研究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217.8f0.816。这一结果为在四川盆地地区进一步开展震源谱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参数和前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地给出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及震前地震活动的特点,观测台网分布和前兆异常,以及对宜宾5.4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79.
清理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收到的每周、月度各单位或个人上报的各类异常资料.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井水质变化、泉水变化,气象、动、植物异常现象等.2002~2003年宏观异常现象集中分布在凉山州,多数沿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西侧分布;2004~2008年5月宏观异常现象散布在龙门山、龙泉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地区.四川地区宏观异常项数在2002年4~6月,2003年6~8月间为最为集中出现的两个时段,之后零星出现.对震前龙门山构造带附近出现的宏观现象进行分析后,我们看不出与地震间的必然联系,难以作为预测未来大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Introduction Identifying rupture directions of earthquakes is one of important aspects in focal mechanism research. For moderate-strong events, at present, directions of their main ruptures are usually extrapolated from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by combining information about distributions of aftershocks and surface ruptures, or/and extends of iso-seismal major axes. Howe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