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南宁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0至2006年的南宁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南宁市近7a能见度年均值在13~17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主要出现在1至3月,最大值出现在6至7月,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一日之中,能见度的日变化为:08时<02时<20时<14时。能见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与污染物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PM10浓度的相关性较强,达到-0.58。  相似文献   
22.
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期间,以10mgL^-1的悬沙浓度为标志,长江悬沙的影响范围可达123°E,在122°15E附近,悬沙浓度显示出成层现象,底层浓度约为表层浓度的3倍,这一现象主要与物质沉积过程有关。在126°E-127°W之间悬沙浓度最低,代表黑潮水的特征。在调查期间,长江悬沙擅长 用的范围比冬季枯水季节有相当程度的扩大,但向NE方向扩散的趋势并不是明显。在陆架  相似文献   
23.
长江口涨潮与落潮流速和悬沙输运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量化比较海表层环境及温跃层环境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2010-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实际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所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数据以及Argo浮标所获取的温跃层上、下界水温和深度数据;运用外包络法分别构建了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以及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3种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70.04%;投钩数量比重为70.86%;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24.92%;投钩数量比重为25.79%;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2.17%;投钩数量比重为80.95%;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33.24%;投钩数量比重为32.69%;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1.01%;投钩数量比重为81.54%;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43.51%;投钩数量比重为43.73%。研究发现;基于温跃层上界和下界环境变量的两个HSI模型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基于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且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预报精度高于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海表层环境;温跃层环境;尤其是温跃层下界环境特征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4.
高空西风急流对祁连山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逐日每6 h再分析资料,对2002~2004年发生在祁连山区附近的20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在40°N200 hPa高空存在一支东西走向的高空西风急流;降水一般发生在高空西风急流轴的南侧,在高空西风急流轴的北侧有冷空气下沉,南侧有上升的暖湿气流,在高空急流轴的下方形成了次级环流;在高空急流轴出口区的右侧,存在强烈的辐散上升运动,而对应的低层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区,这种高低层辐散辐合的配置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形成;这支高空西风急流轴的存在对祁连山区的降水有深远影响,而急流轴位置的变化势必影响到降水落区。因此,利用高空西风急流轴预报祁连山区降水及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08年广西7次明显降雹过程的探空资料和常用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冰雹云的触发机制和雹云三维结构,分析广西冰雹云出现的先兆特征和冰雹云在雷达产品中的特征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26.
北黄海西部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西部海区全新世沉积的研究是理解黄河泥沙向外海输运的过程、机制以及全新世期间黄河入海口在黄、渤海之间变迁的关键。然而,相对我国其他海区而言,北黄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全新世沉积分布的全面认识。本文根据1998年和1999年在北黄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浅地层剖面记录(图1),对北黄海西部海区的全新世沉积有如下几点初步认识: 1)北黄海西部全新世沉积分布总体而言北薄南厚。沿辽东半岛一侧的海区,全新统极薄,厚度在1~2m以内,浅地层剖面上无明显表现。向南侧海域,全新世沉积逐渐增厚,在近山东半岛一侧海区,最厚可达30m左右。  相似文献   
27.
气候变化对和田河夏季平均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和田河流域作为和田地区水资源的典型代表,和田河流域代表站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4年的夏季高空500~300hPa气温、0℃层高度资料、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和同古孜洛克站)水文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气温、0℃层平均高度和夏季流量的年际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近44a来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500~300hPa平均气温和0℃层高度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322℃/10a、-32.42gpm/10a;夏季流量也呈下降趋势,其倾向率为-7.26m3s-1/10a。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500~300hPa平均气温和0℃层高度的下降等高空气候变化是和田河夏季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使用空气污染潜势指数概念和箱体模式,开发并建立了一套孝感市城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模型,并用Visua1 Basic 6.0语言编写出相应的自动预报系统,实现了空气污染潜势的自动预报。其实际应用检验结果表明,全年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值评分为83.00分,春、夏、秋、冬四季的评分分别为77.65分、89.23分、76.32分和90.37分。  相似文献   
29.
程鹏  郑启锐  张涛 《湖北气象》2007,26(3):256-260
介绍了并集集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2003~2005年T213、HLAFS、MAPS的降水预报资料,在孝感站进行了降水集成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并集集合的预报能力比单个成员明显增强,集成预报效果总体上比任何单一成员的预报效果好,订正权重计算集成预报的TS综合评分比T213、HLAFS、MAPS提高了0.054、0.089、0.115,且预报性能较为稳定,可为降水预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0.
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净输运趋势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程鹏  高抒 《海洋与湖沼》2000,31(6):604-615
根据对北黄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北黄海西部(渤海海峡区)海底表层底质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本区的细颗粒沉积物主要位于北黄海中部和山东半岛沿岸,大连湾附近,粗颗粒沉积物则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以东和大连湾东南侧海区,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闰度参数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对应性,除庙岛群东侧的砂质沉积,分选较好之外,其它海区的沉积物总体特征是,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系数也较低。山 岛北侧的沉积物具有向东和向东北的输运趋势,西中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向东南并转向东,北部喾物的输运趋势向南,形成了向北黄海中部汇聚的趋势,本碛研究还表明“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在大范围的陆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操作中,使用规则的正方形网格可以较全面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