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81.
倾斜断层不对称分布引起的几何效应-上下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栋  谢礼立  胡进军 《地震学报》2008,30(3):271-278
首先介绍了具有加权平均意义的均方根距离Drms. 与断层距Drup和发震断层距Dseis相比, 均方根距离可以真实地反映观测点与倾斜断层的整体靠近程度. 然后利用断层距、 发震断层距和均方根距离, 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对1999年集集地震加速度峰值的上下盘效应进行研究. 残差分析表明上盘的加速度峰值明显大于相同断层距或发震断层距处下盘的加速度峰值, 而相同均方根距离处的上下盘观测点的加速度峰值没有明显差异. 这说明上下盘效应是一种由于倾斜断层的不对称分布引起的几何效应, 因此进行地震动衰减分析时, 如果采用均方根距离作为观测点与断层之间的距离标准, 上下盘效应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82.
栾茂田  年廷凯  杨庆 《岩土力学》2006,27(4):530-536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与土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概念,考虑土的强度分布的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 建立了土坡的极限平衡状态方程,由此确定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其相应的潜在破坏模式。对于在给定的荷载条件下不能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的土坡,考虑采用阻滑桩加固方式,根据桩侧有效土压力的合理分布模式确定桩体与滑动面相交的截面上等效抗滑力和抗滑力矩,考虑土的强度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的条件,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阻滑桩加固土坡的极限平衡状态方程,将桩侧土压力作为目标函数,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确定极限平衡状态时的临界桩侧有效土压力。通过大量的变动参数对比计算,探讨了土的强度的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等因素对阻滑桩桩侧极限抗力及最优加固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3.
后立胜 《江西地质》2000,14(1):66-69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处理区域化探数据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作出的衬度变差值异常图,图面效果较好,对异常的反映比较清晰,而且浓集中心更显著;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异常查证工作的布置。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8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小震、中震和大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Poisson分布,导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式。研究了烈度的平均重现周期曲线的特征。根据此特征将此分为缓慢变化型、中等变化型和急剧变化型。提出了小震、中震和大震的确定方法,对于具有不同类型的重现周期曲线的地震区,分别导出了小震、中震和大震的取值公式。最后,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85.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蓝田县现代所产蓝田玉原料的矿物学特征,提供了多种手段所测试的数据资料,指出了某些对蓝田玉这一名称的混淆概念和商业误导,确立正名了蓝田玉这一名称的历史传统美名及其社会效益,实事求是地评价蓝田现代所产蓝田玉的经济意义和商业、艺术价值及其乐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86.
西北某些地区宝、玉石及彩石原料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西北某些地区所产出的海蓝宝石、托帕石、蓝文石、哈密翠、绿松石、蓝田玉、丁香紫、商洛翠玉、五花石等宝、玉石及彩石原料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多种手段所测试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87.
888.
889.
唐山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唐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并着重对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因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90.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是当前较为有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但很少应用于复杂地质环境及负载条件下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机制分析。拓展这一方法,利用典型算例,探讨了单元尺寸、边界条件、土体强度、局部超载和地震荷载等因素对三维边坡稳定性及潜在滑动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含软弱夹层及地下水的复杂三维边坡在负载条件(坡顶局部超载及地震荷载)下的破坏模式及滑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黏聚力的增加,潜在滑坡体的剪出位置远离坡脚,滑坡后沿远离坡肩,滑坡深度加深;坡顶超载强度较低时,边坡表现为整体破坏模式,而高超载强度下表现为局部地基破坏;考虑地下水后边坡的稳定性显著下降,且潜在滑动面加深,滑坡体体积有所增大。含软弱夹层的三维边坡,其潜在滑动面呈折线型,当受超载作用时,其破坏模式和滑动机制与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前者为竖向剪切和水平错动的联合作用,而后者为软弱夹层水平错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