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童金南  王德珲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2):1321-1326
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三叠纪初残存期和复苏期生态系研究成为当今热点。这也是2005年5月在安徽巢湖召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主导论题。逐一介绍了会议学术报告的主题内容,以期提炼相关领域的学术关键和学科发展趋向。学术主题之一是早三叠世年代地层格架,尤其是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第二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和环境事件的表现形式和过程;第三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及早三叠世微生物岩及其代表的特殊生态系;第四是灭绝事件后三叠纪初一些关键生物类别的演变历程;第五是中生代初生态系复苏过程和型式;第六是早三叠世生物迟滞复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下三叠统殷坑阶和巢湖阶及其界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层型剖面殷坑阶和巢湖阶的定义和地层特征,并重点讨论了两阶之间的界线,即巢湖阶的底界。巢湖阶的底界层型位于近期提出的全球印度阶一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界线定义为以牙形石Neospathodus waageni的首现点作为第一标志,菊石Flemingites-Euftemingites带底界作为参考标志。在巢湖剖面上,该界线位于三叠纪第2个正向磁极性带上部、三叠纪碳同位素曲线第1次正向漂移峰值附近;在岩石地层系统中,它位于殷坑组中上部位。简要概述了该界线地层的国际和国内对比的主要标志性化石。  相似文献   
73.
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印度期旋回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剖面印度期地层由一系列多级泥岩/灰岩岩性旋回组成. 以野外剖面岩性变化观察为基础, 辅以岩石磁化率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 识别出与米兰柯维奇天文周期对应的短偏心率和岁差旋回, 但倾角周期在本区表现不明显. 在印度期地层中共识别出12个短偏心率周期, 56个岁差周期. 据此旋回分析, 推算出印度期地质时限约为1.1 Ma, 对应的地层平均沉积速率(成岩压实后)约为3.7 cm/ka. 沉积速率曲线表明当时的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如果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年龄值确定为252.6 Ma, 可推算出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年龄值为251.5 Ma.  相似文献   
74.
75.
仇鑫程  童金南  田力  楚道亮  宋婷  李东东 《地球科学》2016,41(10):1709-172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发生了复杂的环境变化.由于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化石记录没有海相记录完整,同时也缺乏其他可靠的年代地层标志,所以如何标定陆相剖面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贵州威宁金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位于康滇古陆的东侧,毗邻海陆过渡相区,可以与同期的浅海碎屑岩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剖面进行由海到陆“追索式”的生物地层对比,是我国研究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对比的关键研究区之一.研究区的金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化石丰富,共发现双壳类化石4属6种,叶肢介2属4种,植物化石9属及腕足类化石1属,为海、陆相地层对比提供了桥梁.依据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植物Annalepis-Peltaspermum组合以及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的生物化石时代归属讨论,识别出金钟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应该在卡以头组下部.通过与邻区不同相剖面的对比,提出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以及陆相的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可以作为三叠纪最早期的识别和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76.
湖北宜昌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峡东地区(黄陵隆起南缘)的陡山沱组是国际上埃迪卡拉纪地层和生物与环境事件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近在咫尺的黄陵北缘陡山沱组地层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不足以反映黄陵北缘陡山沱组地层的特征,甚至与黄陵南缘地区未能建立起明确的对比关系.选取了黄陵北缘樟村坪及其周边地区的4个完整的陡山沱组剖面进行研究,以完整连续的钻孔剖面为依据,配合露头剖面的宏观沉积现象,对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对比.将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岩石地层划分出4个岩性段,并在层序地层学上划分出两个半三级层序,层序界面分别位于陡山沱组底界、陡山沱组第二段第二亚段顶界和陡山沱组第三段与第四段分界处.通过与黄陵隆起南缘陡山沱组各段岩性比较分析,建立了南、北缘地层对比联系,从而为黄陵北缘磷矿区的地层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新元古代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多次明显的冰川活动记录。以峡东地区为代表的鄂西地区新元古界是国际研究的经典和热点。然而,峡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并不完整,其毗邻的神农架西部地层序列更具代表性。位于鄂西神农架西部的高桥河剖面,其南华系超覆于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基底之上,从下而上依次为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通过与鄂西峡东地区、长阳地区的代表性剖面的区域地层对比,发现高桥河剖面的南华纪沉积地层序列最为连续,是鄂西地区新元古代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层序列之一,能够作为该区域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参照标准,并为研究这一重大关键地质时期的极端古气候演变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8.
童金南  崔玮霞 《地球科学》2002,27(5):565-569
碳酸盐缓坡区沉积相带宽, 缺乏直观的物理层序界面标志, 但区域上受气候海平面控制的多级岩性旋回发育, 可对比性强, 生物丰富, 因而可借助于旋回地层学和生态地层学方法进行区域露头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岩性旋回叠加型式和生境型迁移过程研究, 较好地进行了下扬子区下三叠统露头层序划分,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并提出以海侵面为界进行层序划分对于碳酸盐缓坡区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更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
国际三叠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殷鸿福  杨遵仪  童金南 《地层学杂志》2000,24(2):109-113,143
简述了三叠系的划分 ,按国际地层委员会 ( ICS)关于全球层型剖面和点的要求 ,叙述了系间界线及阶间界线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并简介了以四足类脊椎动物为基础的陆相三叠系划分  相似文献   
80.
古海水温度不仅是古海洋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而且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 要 的 意 义。长 期 以 来,重建古海水温度一直是研究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事件的前沿科学问题,因此其重建理论和方法也备受关注。目前,古海水温度重建方法主要包括古生物学指标和地球化学指标两大类。古生物学指标从最初仅能够定性分析的标志种及其组合等方法,发展到能够定量分析的转换函数统计法;地球化学指标从传统的氧同位素过渡到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耦合同位素 Δ47等指标。对目前古海水温度重建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特别是从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对近年来新发展的指标(如:Uk′37、TEX86、Δ47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将来古海水温度重建方法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