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今年的国土资源工作会开得很好,景顺同志对去年工作的总结和今年工作的安排我都同意。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我再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2.
杨丽丽  谢新民 《地下水》2010,32(1):67-68
介绍了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根据地下水水位的动态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分析了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因素,随后提出了开采利用地下水相关技术要求及建议:黄河水与当地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搞好太河水库管理调度、做好地下水监测和依法做好水源地地面沉降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3.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系统地测试了该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对土壤中16 种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为144.5~2 355.0 μg/kg,且水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高于旱田土壤中的含量;土壤PAHs的来源既有燃烧源,又有石油类污染源;目前土壤PAHs以轻微污染水平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4.
为了克服地震子波的时变影响,避免复杂的时窗大小选取问题,使得谱模拟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地震信号是平稳信号的假设条件,将改进S变换与谱模拟方法相结合,形成时频域谱模拟方法。在二维时频谱中进行谱模拟处理,该方法能够克服地震子波随地层深度变化的限制。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效果显示,时频域谱模拟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震分辨率,实现地震资料的高分辨处理。  相似文献   
85.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基本保证了国家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曾有一个时期我们忽视了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中蕴藏的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应用前景广阔,解决中国资源短缺的希望在海洋。  相似文献   
86.
本文评述了当前国内外利用雷达回波资料识别雹云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笔者近年来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建立雹云识别模式的研究工作,并展望了雹云识别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7.
伊拉克A油田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高渗透储层具有分布普遍、类型复杂、成因多样等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生屑砂屑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及泥晶生屑灰岩;生物扰动加剧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导致高渗透储层在全油田广泛分布。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的观察和测量,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管压力的测定,综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发现高渗层的形成受层序演化、次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环境、硬底形成、生物扰动及(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等复杂多因素共同控制。高渗透储层形成模式表现为Khasib组沉积时期为晚高位域期,在Kh2-1-2L段上部沉积过程中,发生首次次级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沉积间断。沉积间断期间硬底和区域规模性的生物扰动同时发育,在Kh2-1-2L段硬底尚未被胶结的相对疏松的基质中掘穴,形成厚几十厘米、迂曲状互相贯通的生物扰动通道。沉积间断结束后,在晚期高位域层序背景下,次级相对海平面上升,松散生屑砂屑充填扰动通道。由于沉积物堆积速率较快,限制了胶结作用的发生,使扰动通道内充填物能够发育连通性好的粒间孔,而后次级相对海平面再次下降,发生(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由于扰动部位连通性好,成为溶蚀流体优势通道,导致沿扰动部位发育溶孔及扩溶缝,形成了“粒间孔+溶孔+溶缝”高渗透网络。A油田高渗透储层物性表现出发育强烈生物扰动的部位具有明显高渗特征,其孔喉较粗,排驱压力低,孔喉配位数高、连通性好。高渗层全区稳定发育,由西至东厚度逐渐增大,高渗层的分布对油田单井产量、含水上升和油田采出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作者根据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参数的数量特征,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待识别的强对流天气样本云作出雹云和雷雨云的定性分类判别。用该方法对成都市1982~1990年的173个雹云和雷雨云样本回波资料建模,并对1990年的13个试报样本进行检验。其判别结果与主分量分析法判别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用于雹云识别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89.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B-P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宜宾市1985~1989年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