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标准物质参考值的准确性在测试仪器校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以及方法评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检验国家地质标准物质参考值的准确性,本文应用高温高压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国家地质标准物质的18种岩石(GBW 07103 ~ GBW 07125)、19种沉积物(GBW 07301 ~ GBW 07318)和19种土壤(GBW 07401 ~ GBW 07430)中36种痕量与稀土元素.结果表明,除个别标准样品中的几个元素(Ni、Cr、Pb、Co、Cu、Sc、Yb、Lu)外,其余国家标准物质中36种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绝大部分元素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测定值与参考值能较好地吻合.将误差较大元素的测定值与其他实验室的测定值以及文献报道值进行了比较,指出已有的参考值需要修正;针对部分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元素未提供参考值,如GBW 07306的Ni、GBW 07313的Be、Hf、Ta,GBW 07314的Li、Be,GBW 07409、GBW 07410和GBW0741 1的Hf、Ta,GBW 07426的Gd、Ta,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52.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全国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由2类、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及100个评价因子构成.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因子选取、数据修正、归一化处理、权重确定,建立评价模型.评价结果采用斜率法划分为四级,反映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受灾情况、受威胁情况、相对受灾程度及受威胁程度等.对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华北克拉通西部贺兰山地区基底岩石以古元古代孔兹岩系和S型花岗岩为主,该区的S型花岗岩是探索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孔兹岩带地质演化的关键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主要以贺兰山北部的片麻状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石榴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等方法来讨论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片麻状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石榴黑云母花岗岩侵位年龄分别为~2. 0Ga和~1. 97Ga,属于古元古代时期不同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片麻状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低SiO_2(60. 88%~65. 42%),高Al_2O_3(16. 84%~19. 35%)、Fe_2O_3~T(5. 94%~6. 14%)、K_2O (3. 25%~5. 10%)、A/CNK (1. 75~2. 34)和Mg#(47~51),低Na_2O (1. 14%~2. 45%),以及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REE=262×10-6~290×10-6)和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 30~0. 55)。似斑状石榴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SiO_2(71. 93%~74. 98%)、K_2O (4. 58%~6. 98%)、Al_2O_3(13. 25%~14. 79%)和Na_2O (3. 13%~3. 94%),低Fe2OT3(0. 69%~1. 39%),A/CNK值为1. 08~1. 14,且具有相对较低的Mg#值(17~43)和稀土元素总量(∑REE=35. 3×10-6~127×10-6),Eu负异常和正异常(δEu=0. 07~3. 58),二者均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贺兰山两期花岗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等)。早期片麻状含榴黑云母花岗岩和晚期似斑状石榴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分别为-1. 1~+2. 6和-2. 1~+3. 8,对应的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2. 45~2. 68Ga和2. 36~2. 73Ga,远大于其锆石的结晶年龄。此外,贺兰山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Al_2O_3/TiO_2和低的CaO/Na_2O、Rb/Sr、Rb/Ba比值,表明其原岩可能主要以变沉积岩为主。上述结果表明贺兰山地区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古老地壳变沉积岩物质,可能有少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研究认为贺兰山地区在古元古代晚期为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片麻状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石榴黑云母花岗岩分别形成于阴山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碰撞前和同碰撞的构造背景,表明这两个微陆块的碰撞时间可能要稍早于1. 95 Ga。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省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具多期性,成矿作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形成了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火山岩)有关的金及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属交代热液型矿床.研究区处于闭合边缘的岛弧或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具高酸高钾特征.古元古界东风山群、古生界西林群、二叠系土门岭组、白垩系板子房组、甘河组、光华组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  相似文献   
55.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哈达门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矿源层、金活化迁移的条件和动力、富集成矿的空间进行分析,指出了矿床形成条件及控矿因素。为下一步该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6.
无人潜艇是指以在海中活动为目的的海中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潜艇现已用于扫除水雷和侦察、通信等任务,作为一种高技术武器,无人潜艇近年来备受世人瞩目,世界各国都在大力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57.
58.
王锦  第五春荣  孙勇  刘晔  王维 《地质通报》2012,31(6):884-895
豫西地区发育大量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研究这些花岗岩对于了解二郎坪岩群和北秦岭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豫西青岗坪地区侵入二郎坪岩群的花岗闪长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的综合分析,取得以下初步认识:豫西青岗坪地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75.2Ma±2.7Ma,此年龄限定了二郎坪岩群构造侵位的上限。豫西青岗坪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MgO、Fe2O3、Cr、Ni含量和相对较低的Mg#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豫西青岗坪花岗闪长岩应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已有的资料,认为在古生代早期(520~480Ma)北秦岭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陆壳汇聚碰撞,导致下地壳的缩短、叠置,豫西青岗坪花岗闪长岩便是这一俯冲叠置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9.
第五春荣  孙勇  王倩 《岩石学报》2012,28(11):3520-3530
定量地给出大陆地壳生长速率以及生长量随时间的演化是研究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利用沉积岩和沉积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已成为目前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最为简捷、有效的工具.本文对来自华北克拉通西部泾河和洛河河沙中的187颗碎屑锆石进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并结合已有的资料来探讨华北克拉通地壳的生长和演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地质历史变化,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呈阶段性特点.如在中太古代中期-新太古代末期(3.0 ~2.5Ga)地壳生长速率较快,大约已有60%现今大陆地壳形成.此后,陆壳呈较稳定速率增长,到新元古代晚期(600Ma)基本己形成现存大陆地壳.表明现今的大陆主要生长于太古宙和元古宙,而显生宙陆壳的增生量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河流碎屑锆石和前寒武纪岩石中锆石的U-Pb年龄、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C和tNC2C)和εHf(t)所获得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曲线,本文提出~2.7Ga和~2.5Ga分别曾经为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岩浆作用最活跃时期,也是地壳快速生长时期,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曾发生过两期明显的地壳生长.  相似文献   
60.
罗志波  张华锋  第五春荣  张红 《岩石学报》2012,28(11):3721-3738
冀西北怀安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其区域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时间及所代表的碰撞造山时限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出露于区内的中性辉石麻粒岩体(变石英闪长岩)进行锆石U-Pb、Lu-Hf及微量元素组成的分析研究,探讨其锆石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该类岩石的矿物组合表明它们在中压麻粒岩峰期变质之后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锆石阴极发光显示,辉石麻粒岩中存在两种类型锆石:1)具双层结构锆石:核部锆石晶形保存相对完好并具生长环带,幔部为无内部结构的变质增生边;2)内部结构均一,无生长环带,为变质增生的新生锆石。其中具生长环带的核部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布在2542~1902Ma(1σ),并与之相应的Th/U比值(0.10~1.92)、ΣHREE(59.1×10-6~452×10-6)和εHf(t)值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核部锆石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作用。其中谐和度高且年龄大于2400Ma的锆石(Th/U=0.42~1.92)获得了2471±18Ma(2σ, MSWD=6.7)加权平均年龄,该年龄可近似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相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2550~2621Ma,峰值2586Ma)和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2596~2716Ma,峰值2665Ma)以及与较高的εHf(t)值(4.1~6.7),反映其原岩的源区具新生下地壳特征,暗示本区新太古代末发生过地壳增生事件。变质增生锆石具更低的Th/U(<0.10)和176Lu/177Hf比值(<0.0001)以及明显偏低的重稀土含量。结合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变质锆石应是麻粒岩相向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的产物,非峰期麻粒岩相产物。锆石Ti温度计算结果(683~714 ℃)也进一步支持这种解释。它们获得的1831±7Ma(2σ, MSWD=2.5)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中压麻粒岩相变质晚期至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此,我们认为本区麻粒岩广泛记录的1850~1800Ma的变质年龄应代表古元古代末地壳抬升退变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