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日,北仑国土资源分局小港国土资源所根据市局和区委关于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国土资源所的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以下村走访交流为主要形式、以普法宣传教育为重要内容的“送法下乡”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走访交流,既听取村干部、党员群众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又借送法之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还可增进相互的了解和沟通。在各村下村走访中,都由国土资源所长亲自带队。交流中,走访人员对村干部及部分党员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2.
在水温为21.4℃—31.2℃,盐度为27.2‰—36.3‰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培育附壳珍珠的研究。经287天的育珠,成活率87.5%。在收获的15个母贝中,植入直径为7~10mm的珠核47粒,佛像模型2个;收获附壳珍珠40颗,佛像2个,留核率达85.7%。其中商品珠35颗,商品珠率为83.3%。在商品珠中,珠色为银白色的16颗,占45.7%;金黄色的16颗(包括1佛像),占45.7%;污斑珠3颗,占8.6%。珍珠直径超过11mm的有5颗,10.0~10.9mm的有19颗,9.0~9.9mm的有9颗,8.0~8.9mm的仅1颗。抽测珍珠5颗,珠层厚度最大者862.5μm,最薄者562.5μm。  相似文献   
53.
罗杰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1):44-47
针对当前BDS定位性能评估问题,基于国内MGEX组成的约12.93 km短基线数据,分析了不同截止高度角情况下BDS-2、BDS-3、BDS-2/BDS-3短基线RTK的定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截止高度角的增加,BDS-2和BDS-3的卫星可用数、定位精度以及解算历元率明显降低,PDOP值明显上升;而BDS-2/BDS-3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弥补单一卫星在极端环境下定位性能较差的缺点,为今后的BDS定位性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4.
隆威  程盼  赵娟  罗杰 《探矿工程》2010,37(9):46-49
采用强夯法、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动力排水固结法对洞庭湖区一场地进行了加固处理,通过对处理后场地各项参数指标的对比研究,得出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粘土地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种软基处理方案既经济又合理,同时又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
罗杰 《现代测绘》2007,30(5):13-15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本文通过介绍福建省泉港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分析了采用该方法获得的调查结果,为泉港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卵巢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以期了解红鳍笛鲷的繁殖特性,为其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红鳍笛鲷卵巢发育到生长成熟的过程,即卵巢从第1期发育到第4期,其生殖细胞可分为Ⅰ时相(卵原细胞),Ⅱ时相、Ⅲ时相、Ⅳ时相卵母细胞,在第2、3、4期卵巢中都发现有退化的卵母细胞形成的闭锁滤泡。4—6月龄卵巢分化完全,卵巢腔形成。卵原细胞从分散排列到成团排列在蓄卵板靠近卵巢腔一侧。8—25月龄的卵巢处于第2期,此时主要是Ⅱ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卵原细胞,还有少数Ⅲ时相的卵母细胞。25月龄卵巢处于第3期,卵母细胞主要为Ⅲ时相和Ⅱ时相,也有少量的Ⅳ时相的卵母细胞,还有卵原细胞。2.5—3龄红鳍笛鲷卵巢可达4期,卵巢内多数为Ⅳ时相卵母细胞和Ⅲ时相卵母细胞,也有一定数量的Ⅱ时相卵母细胞和少数分散分布的卵原细胞。  相似文献   
57.
Pleurochrysis carterae is a calcified coccolithophorid species that usually blooms in the coastal area and causes aquaculture losses. The cellular calcification, blooming and many other critical species specific ec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metabolic pathway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he unbiased and non-destructive method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o detect the unknown holistic metabolite of P. carterae. The results show that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 is practical in the analysis of metabolites of phytoplankton. The metabolome of P. carterae was dominated by 26 metabolites involved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tabolic pathways. Organ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mino acids, sugars, nucleic aides were mainly detected. The abundant metabolites are tha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cellular osmotic adjustment, which possibly reflect the active ability of P. carterae to adapt to the versatile coastal niche. DMSP (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 was the most dominant metabolite in P. carterae, up to 2.065±0.278 mg/g lyophilized cells, followed by glutamate and lactose, the contents were 0.349±0.035 and 0.301±0.073 mg/g lyophilized cells respectively. Other metabolites that had the content ranged between 0.1–0.2 mg/g lyophilized cells were alanine, isethionate and arabinose. Amino acid (valine, phenylalanine, isoleucine, tyrosine), organic acid salts (lactate, succinate), scyllitol and uracil had content ranged from 0.01 to below 0.1 mg/g lyophilized cells. Trigonelline, fumarate and formate were detected in very low content (only thousandths of 1 mg per gram of lyophilized cells or below). Our results of the holistic metabolites of P. carterae are the basic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when multiple problems will be addressed to this notorious blooming calcify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决目前生产上由于滚刀基本蜗杆的近似造型而产生的误差,应用平面啮合原理对非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滚刀基本蜗杆进行精确设计,提出可以应用啮合线的投影原理从工件齿轮端面的啮合线直接求得刀具蜗杆的端面齿形,而不必求出媒介齿条的齿形的设计。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决目前生产上由于滚刀基本蜗杆的近似造型而产生的误差,应用平面啮合原理对非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滚刀基本蜗杆进行精确设计。提出可以应用啮合线的投影原理从工件齿轮端面的啮合线直接求得刀具蜗杆的端面齿形,而不必求出媒介齿条的齿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滇中地区红层软岩分布广泛,且具有显著的流变特性,为研究饱水-失水循环条件下红层泥岩的蠕变特性,以龙川江河谷泥岩为研究对象,借助YZJL-300型岩石剪切流变仪,分别进行饱水-失水循环次数30次、50次和100次剪切蠕变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剪切蠕变特征,提出了饱水-失水循环条件下泥岩蠕变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饱水-失水循环次数的增加,极限瞬时蠕变速率由0.273 mm·h-1、0.365 mm·h-1、0.452 mm·h-1逐渐增加,长期强度逐渐降低;(2)相同剪切荷载下,循环次数越多,泥岩黏弹性模量越低;相同循环次数,剪切荷载越大,泥岩黏弹性模量小;(3)通过Matlab拟合分析提出了黏弹性模量E(n)与循环次数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式E(n,t),并引入一个非线性黏塑性体建立了龙川江倒虹吸泥岩剪切蠕变本构模型(LCJN);(4)以1stOpt软件基于BFGS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对LCJN模型辨识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