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在Nakai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检验。在计算中,程序自动认别错误数据并加以修正,以便为进一步的计算提供可靠的数据。经大量计算实例证明:在48小时时间间隔内错误数据多到8点均可以修正到正确的位置,其修正值误差不超过0.5mm。这种精度对进一步的分析是满足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利用粒子追踪方法模拟岩体三维裂隙网络中溶质迁移的问题。在本研究中裂隙为圆盘形,具有一定的张开宽度;其中流体的流动为面状流,发生在整个裂隙圆盘范围内。粒子追踪时考虑了对流、纵向弥散和横向弥散。利用提出的方法模拟了一个野外实际钻孔示踪试验。对模拟得到的示踪剂恢复曲线与实测的回收曲线进行了对比,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方法解决任意大小裂隙、任意形状工程岩体的岩石块体识别及稳定性计算问题。在这一方法中裂隙既可以是实测裂隙也可以是通过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随机裂隙,工程岩体可以是任意由多面体组合成的形状,如复杂边坡或地下洞室,而且岩体和裂隙面可以是非均质的。这一通用过程被称为一般块体理论。它克服了关键块体理论(或楔形体法)中存在的弱点:即把裂隙假设为无限大的不连续面,因此无法预测岩石块体的数量和位置,而且一般只能识别出简单形状的凸形体。它在块体识别的同时将复杂的块体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凸形块体,从而使复杂块体的几何描述、体积及重力计算、力学分析、可视化表示等一系列问题大大简化。在对一公路边坡的裂隙进行了详细观测之后,利用本文的方法进行了块体识别和稳定性分析,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淮北煤田二叠系10,7,5,4和3煤层中采集34个样品,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中子活化(INNA)、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样品中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煤中矿物质及其煤质参数进行了测定。在各种测试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含量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参数和分布模式,探讨了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其在煤中的主要赋存方式。研究表明:与华北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本区煤层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产于石盒子组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山两组的,在同一煤层中自下而下稀土元素含量有增高趋势,在顶底板中可能出现富集。Ce呈正异常,Eu明显负异常,不同煤层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相似,稀土元素和灰分具有较好的正相关,∑REE与灰分、灰分中的主要元素以及典型陆源灰分中的微量元素正相关,与反映海相的低灰组分相关性较差。结合煤中矿物质的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获知,淮北煤田二叠纪成煤环境基本不受海水影响,稀土元素主要由陆源供给,而且主要赋存在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5.
武昌固体潮基准台曾先后用国内外多台高精度重力仪进行固体潮观测,由于各仪器的格值系统不同,得出的观测结果亦存在差异。本文将不同格值系统的重力仪的观测结果进行惯性改正后,归算到我国自己的系统。用莫洛琴斯基模型Ⅰ的理论潮汐因子作为基准,对归算的结果进行海潮改正,得出武昌固体潮台的重力潮汐因子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概述了PC-1500机与SIRIUS微机的联机方法以后,通过滇西重力网实测资料的处理,实现了野外观测与内业资料处理一体化。利用PC-1500机和磁带机代替人工野外记簿,且提高了内业资料处理的速度和质量,解决了因PC-1500机内存小而难以实现的重力网平差及其它计算的问题。利用磁带或磁盘存储资料便于重复利用和保存。而且本文所述的方法适合于任何有RS-232C标准口的微型机与PC-1500联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目前我国重力台站观测资料的质量以及利用这些资料研究重力潮汐与地震关系的可能性,本文用统一方法,对全国十二个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资料连续性分析、数据检验、湖汐因子精度与稳定性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宝坻、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台(218号仪器)的资料质量优于其它台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统一了弥漫、下关(相距60km)两台站标定常数、标定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两台站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其中下关台14个月,弥渡台两年);确定了滇西地区GS15重力仪所观测到的主波潮汐因子的最佳值。文章最后分析了澜沧地震前后下关和弥渡台潮汐和非潮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