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北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基底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不存在广泛分布的中太古代地质体。表壳岩系以不同规模分布于TTG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及少量片麻岩组成。本文对该区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小莱河斜长角闪岩具近于平坦型的稀土模式[(La/Yb)n=1.0],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存在3种类型角闪变粒岩。类型1角闪变粒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La/Yb)n=1.1~2.93,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其特征与共生的斜长角闪岩十分相似。类型2角闪变粒岩常量元素组成与类型1角闪变粒岩类似,但轻稀土富集[(La/Yb)n=11.4~20.2],与之存在较明显区别。类型3角闪变粒岩轻重稀土强烈分离[(La/Yb)n=41.83。黑云变粒岩稀土模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类型2角闪变粒岩相似,但显示出更为富集的组成特征。TTG花岗质岩石构成辽北太古宙基底的主体。它们轻重稀土强烈分离[(La/Yb)n=25.8~194.4],无明显负铕异常(Eu/Eu^*=0.75~1.35)。研究表明,辽北地区太古宙基底表壳岩系变质原岩主体为拉斑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相应火山碎屑沉积岩,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板块汇聚的岛弧环境。它们构成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吉(吉林)-辽(辽宁)-冀(河北)(弧陆碰撞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2.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93.
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和华南地区产出的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作一简要综述。文中共涉及8个方面:①基本情况;②国内外研究现状;③麻粒岩捕虏体的产出特征;④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类型,伴生的地幔岩、共生矿物组合、温压条件;⑤麻粒岩捕虏体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⑥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⑦华北和华南麻粒岩捕虏体所代表的下地壳位置;⑧麻粒岩捕虏体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和麻粒岩捕虏体的成因。并提出了4个科学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95.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硅质鲕粒的产状、形态、颜色、结构作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鲕粒的形成环境、水动力条件和形成过成。对变质较深的铁硅质岩石中为什么能保留完好的硅质鲕粒,作者对此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本文还将铁硅质建造中硅质鲕粒与地表淋滤或热泉充填成因的鲕粒之间的差异,从鲕粒的形态、内部结构、构造及形成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97.
马市口地区的紫苏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多为英云闪长质,其稀土元素具有强烈分馏的特点,K/Rb比值界于500—1000之间,这些特征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灰色片麻岩特征相一致。采用单颗粒锆石化学法测定的本区紫苏花岗岩的生成年龄为2461±1Ma和2477+8571Ma。此后紫苏花岗岩又经历了1800Ma左右的后期退变质和变形的改造。由于后期改造使部分岩石发生Pb丢失,产生了2274Ma的不确切年龄。  相似文献   
98.
关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夕线片麻岩类原岩恢复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拉斯曼丘陵及其邻区的(含)夕线片麻岩类的原岩可以是杂砂岩、亚杂砂岩、石英砂岩、泥质岩或页岩等。粘土岩或页岩之类的富铝沉积岩与富夕线片麻岩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没有一种泥质岩的化学组成可以与富夕线片麻岩相对应。研究区内夕线石片麻岩的形成主要与黑云斜长片麻岩有关,影响夕线石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特定温压条件下的变形变质改造过程,而不是原岩成分。夕线石片麻岩在很大程度上是黑云斜长片麻岩经长英质组分迁移之后的滞留-残留体。夕线石化过程中岩石组分发生了改造,相关变质作用已经明显偏离等化学过程,基本上属于开放体系。原岩中Al2O3的含量也不能控制夕线石的出现与否,含夕线石的岩石未必富铝,反之亦然,岩石富铝也可以不出现夕线石;但是夕线石化过程往往是Al2O3相对增加的过程,这些认识对于夕线石片麻岩成岩环境的确定和原岩建造的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根据锆石SHRIMP和单颗粒逐层蒸发法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迭布斯格岩群下部依肯乌苏岩组的形成时代为2700Ma左右,并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末两期变质改造,同时在其中发现了目前该区最老的3.5Ga的残留碎屑锆石。巴彦乌拉山岩组形成于2500~2264Ma,属于古元古代。在阿拉善岩群中获得了1367Ma和1617Ma的离子探针分析结果,因此不能排除部分阿拉善岩群属于中元古代的可能性。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的变质岩系由不同时代的多套变质岩系组成,具有各自的组成特点,应将它们划分开。  相似文献   
100.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晋宁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原划分的阿拉善岩群中识别并划分出了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变形花岗岩。该期变形花岗岩主要为眼还需状片麻岩,以高SiO2、碱(NaO2 K2O)、REE,低MgO、TFeO、CaO且K2O大于Na2O,具强烈负Eu异常为特点。两相样品的锆石逐层蒸发法年龄分别为971Ma和845Ma,表明它们是晋宁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含有电气石、白云母的矿物组合特点表明,阿拉善地区晋宁期的变形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该区晋宁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意味着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一直影响到华北地台的西北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