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多数大江大河源区存在冰川退缩、雪线上升以及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明显退化等现象,并由此造成河源区产流量减少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这在内陆河山区流域体现的较为明显,但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很少涉及冻土水热耦合问题。文章以黑河干流山区流域为例,构建了一个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分布式水热耦合模型(DWHC)。模型基于土壤水热连续性方程将流域产流、入渗和蒸散发过程融合起来,在植被截留、入渗、产流和蒸散发计算方面也有所改进和创新,部分模块具有多个可选择方案。模型设计了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嵌套接口,也可以用地面气象资料驱动。模型在1 km×1 km网格基础上,以日为时间步长,将流域土壤分为18类,土壤剖面分为3~5层不等,流域植被概化为9类。模型只需要土壤初始含水量、初始地温和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土壤和植被物理参数,就能够连续演算各层土壤的温度、液态含水量、固态含水量、感热传导、潜热变化、水势梯度、导水率以及水分入渗和毛细上升量等水文循环要素。主要介绍了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思路,有关模型的地面资料驱动结果和与MM5嵌套结果部分,参见后续文章(Ⅱ)、(Ⅲ)。  相似文献   
172.
本文论述了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DLG、DEM、DOM及三维城市模型方面的应用。为了充分利用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所测的数据,在AutoCAD14.0平台利用ADS编制数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73.
灰色预测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剖析了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灰色预测模型,证明了该模型理论上的非完备性,并就灰色预测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了当前学术界对灰色预测理论在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4.
万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5.
耿厅  周永章  李兴远  王俊  陈川  王堃屹  韩紫奇 《地质通报》2019,38(12):1992-1998
华南钦杭结合带燕山期岩浆活动异常活跃,且具有较明显的成矿专属性。近年来微区测试技术日益成熟,积累了大量锆石微量数据。通过全体数据挖掘的思维方法,对前人发表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数据挖掘,利用锆石稀土元素对岩体成矿潜力进行判别,探讨有效的找矿地球化学标志。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对采用的13种稀土元素及元素比值进行穷举式组合,获得了4095个二元图解及121485个三元图解,并设计筛选算法,自动筛选出能有效区分锆石母岩成矿类型的图解。结果表明,锆石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图解对不同成矿类型岩体的区分程度各异:与Ce、Eu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较清晰地对斑岩铜矿和钨锡(锡)矿床进行判别,这可能与岩体的氧逸度和含水量有关。此外,还挖掘出一些新的元素组合图解,如Dy/Lu-Er/Lu、Gd/Dy-Er/Yb等,可以有效区分岩体成矿类型,其隐含的地球化学机制尚待进一步解释。地球化学数据挖掘结果可以作为找矿标志使用,为华南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研究及找矿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是大数据技术在矿床学方面应用研究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6.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盆地大多形成于新生代,自下而上沉积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不同的盆地沉积分布主控因素不同。碎屑岩沉积受控于3大古水系:即华南古陆南缘造山带古水系控制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扇三角洲,巽他陆架古水系控制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三角洲,婆罗洲古水系控制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碳酸盐沉积受控于水体和构造条件,温暖、干净、适度动荡的浅水环境有利于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形成与生长。多种沉积相类型构成多种油气储集体,中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最为重要,烃源岩分布具规律性。研究认为块体漂移控制了南沙大中型盆地油气分布,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发育3类岩性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177.
蒋鑫  耿建宇  曾诚  邱延峻 《岩土力学》2014,35(Z1):443-450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动态施工中,挡土墙的变位和新旧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相互耦合,呈正相关关系。衡重台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足会导致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增大。挡土墙主动外倾诱发新旧路基顶面产生较大附加(差异)沉降,宜对新路基自重压密作用造成的差异沉降予以适当修正放大后进行上承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比较CT增强扫描与MR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腹主动脉及分支血管的影像学评估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行腹部CT血管成像或CT增强扫描与MR增强扫描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图像,并测量腹主动脉及分支血管管腔的直径。结果:共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CT增强扫描与MR增强扫描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的动脉分支。两种成像方法测量的腹主动脉前后径(CT,17.38 mm±2.69 mm;MR,16.96 mm±2.82 mm),腹腔干直径(CT,7.56 mm±0.96 mm;MR,7.16 mm±1.35 mm),肠系膜上动脉直径(CT,7.61 mm±1.29 mm;MR,7.17 mm±1.39 mm),右肾动脉直径(CT,5.88 mm±1.12 mm;MR,5.46 mm±1.51 mm),左肾动脉直径(CT,5.75 mm±0.82 mm;MR,5.40 mm±1.29 mm),P>0.05,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腹主动脉r=0.773,腹腔干r=0.610,肠系膜上动脉r=0.605,右肾动脉r=0.664,P=0.000,存在强相关;左肾动脉r=0.435,P=0.016,存在中等程度相关。结论:使用MR增强扫描和CT增强扫描获得的血管测量数据同样准确,两种影像学评估方法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9.
上海地区臭氧周末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析了2006年上海5个臭氧监测站(徐家汇、崇明、宝山、浦东和金山)周末与工作日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上海徐家汇与国外许多城市中心一样,存在周末臭氧浓度比工作日高,而臭氧前体物NO,NO2,CO和VOCs的浓度却是周末要比工作日低的“臭氧周末效应”.一方面,上海徐汇区NO2/NO在周末比工作日要高25.61%,NO排放的减少是造成上海臭氧周末效应可能的化学原因;另一方面,上海徐家汇由于周末NOx(NO+NO2)比工作日在清晨(05:00-09:00)平均减少近12.13%,使清晨NO抑制臭氧生成的持续时间比工作日少近半个小时,周末臭氧积累持续时间更长,臭氧平均生成速率更大.臭氧的产生率是关于环境中VOCs与NOx混合比率的函数.上海徐家汇VOCs与NOx比率周末为4.55,工作日为4.37,位于VOC敏感区.由于周末NOx和VOCs减少,VOCs/NOx比率增加,使臭氧从73mL/L增加到80nL/L,这与上海徐家汇的“周末效应”基本一致.利用MICAPS云量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周末、工作日臭氧值都随云量增加而降低,并且明显发现徐家汇臭氧“周末效应”随云量增加而逐渐减弱.云量的增加最终结果使臭氧“周末效应”几乎消失,说明徐家汇臭氧“周末效应”是由于臭氧光化学生成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0.
内陆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黑河干流山区建模为例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应用常规的气象水文数据并结合GIS, 建立了一个适合西北内陆河山区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 并对黑河干流山区出山径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讨论。模型以子流域作为最小的产流、汇流单元, 将各子流域分为裸地区、乔木区、牧草区和冰川区, 并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将土壤分为3层, 各分区单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产流过程基于蓄满产流理论, 以月和日为步长, 月模型在黑河干流山区流域应用效果较好, 日模型受降水的随机性和观测站点少的限制效果不佳。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 降水资料的代表性是模型模拟成败的关键。月模拟结果表明, 植被覆盖可以调节径流过程, 增加流域土壤储水量, 尤其是乔木森林, 即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黑河未来出山径流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冰雪融水和实际蒸散发也会增加, 永久积雪与冰川面积缩小, 雪线上升, 但近期内不会造成冰雪储量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