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以2022年南黄海(119 °E~122.5 °E, 34.5°N~37°N)表层海水浮游生物为对象,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绿潮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对环境要素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环境与浮游生物分布之间的潜在关联, 为掌握南黄海绿潮的生态效应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2022年7月上旬调查期间南黄海绿潮浒苔生物量湿重估计值为7.24×104吨, 分布特征为以山东近岸以及海州湾附近为主要堆积处, 浒苔生物量、浮游植物以及浮游动物与溶解性无机磷酸盐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浒苔覆盖区域中,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都有着较高的丰富度, 甲藻和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 属水平下包括: 新角藻、未分类到属的共甲藻、薮枝螅水母、尖头溞等。与无浒苔覆盖的区域相比, 该区域优势种相对单一, 导致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浮游细菌群落调查中发现脱硫单胞菌纲和优势种γ-变形菌纲都与浒苔生物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中脱硫单胞菌与浒苔生物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γ-变形菌纲与浒苔生物量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 浮游细菌多样性与环境中总溶解性氮、磷以及溶解性有机氮呈显著性相关, 结合浒苔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浒苔绿潮的发生可以为某些浮游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共线性网络分析表明, 在绿潮发生的浒苔覆盖区域, 浮游生物丰富度高且关系紧密复杂, 因此浒苔绿潮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丰富度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简单陈述了DOS扩充多任务功能要解决的问题及实现方法。这种方法也适合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广东省中山市2015—2019年的地面臭氧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山市近年来臭氧超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山市2015—2019年臭氧超标天数从22天增加至66天,臭氧年评价值增长36%,中度污染以上天数占超标天数比例从9.1%增长至36.4%。臭氧超标主要集中在8—11月,其中9月超标天数最多。夏秋季节臭氧超标主要发生在气温高、湿度低、太阳辐射强、日间10—14时无明显降水、吹北风的气象条件下,臭氧的污染潜在源区主要位于中山西部到北部的城市。风向和气温是臭氧超标最重要的指标,夏、秋季日间吹北风且日最高气温在33 ℃或以上时超标率分别达到89.1%和78.6%。2017年和2019年在相同的最高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降水和风速条件下的臭氧超标率均远高于2015年。当臭氧起始浓度在10 μg/m3以下、11~30 μg/m3及30 μg/m3以上时,夏(秋)季从起始浓度达到超标分别用时7.1(6.9) h、6.2(6.2) h和5.8(5.9) h,相应气温上升7.2(7.1) ℃、5.8(5.8) ℃和4.7(5.1)℃,起始浓度增大时,超标耗时和气温变化均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4.
测绘前置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掖市二次土地调查中采取“测绘前置”方式的做法、成效等实证分析,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在城镇土地调查中广泛采用“测绘前置”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在农村土地调查中试点推行“测绘前置”思路,对进一步加快二次土地调查进度,提高成果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徐净  郑有业  孙祥  姜军胜  耿瑞瑞  申亚辉 《地球科学》2014,39(6):654-670, 768
西藏冈底斯知不拉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驱龙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南约2 km,矽卡岩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侏罗统叶巴组凝灰岩和大理岩中,具有凝灰岩-石榴子石化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辉石矽卡岩-(硅灰石化)大理岩的空间分带特征.石榴子石从早期到晚期以及从凝灰岩到大理岩方向均具有暗棕红色-棕红色-绿色(褐色)-淡黄褐色的变化特征,以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主要为透辉石,少量为锰钙辉石.靠近凝灰岩的石榴子石Al、Ti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的石榴子石Fe、Mn含量较高.石榴子石环带特征明显,浅色环带富钙铁,暗色环带富钙铝,由核部向边缘整体显示钙铁组分逐渐增加、钙铝组分相对减少的趋势.知不拉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矿体是由深部隐伏岩浆结晶分异的含矿热液在温度与压力的驱动下沿凝灰岩和大理岩的岩性分界面选择性交代形成,属于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矿床而非层控或喷流成因层矽卡岩型矿床,应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属于同一套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46.
地球表面风化作用的形式主要有3种: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这3种形式的风化作用决定着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对于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来说,查明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发现表生介质与内生矿物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经营性用地的出让工作是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探索,规范操作,使经营性用地出让工作切实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06年5月底,平度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总计147宗,面积18  相似文献   
148.
利用西峰站1951~201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划分的雨量级别分析了近60a来陇东塬区西峰年降水量及分级降水雨量谱的气候变化特点,并利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方法对气候突变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近60a西峰的年降水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小雨、中雨、大雨均为正贡献,暴雨为负贡献。而1986—2010年期间年降水有弱的上升,主要是大雨级的雨量增大、雨日增多和雨强增强所致;进一步分析得出,上述变化仍属于年际变化范畴,因此不能说突变已经发生,但有上升迹象。  相似文献   
149.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00个站1961-2012年6-8月各月降水量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了单站和全区各月的多、少雨年份,分析了6-8月全区多雨和少雨站点百分率变化特征。针对异常多雨和少雨年份,探讨了同期北半球欧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月降水存在减少趋势,6月和7月则主要表现为阶段性多(少)雨,且少雨年多于多雨年。在多雨月份,100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呈径向环流分布,极涡较弱。其中,6月为两槽一脊型,内蒙古位于高压脊区前部,7、8月为两脊一槽型,内蒙古位于高压脊区后部;500 hPa高度场上,6月,亚洲区主要表现为变形场,内蒙古处于锋生区,或是亚洲中高纬度环流为两脊一槽型,内蒙古处于两高之间的宽广低槽中, 7月、8月欧亚中高纬度环流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低压槽区中;850hPa流场图上内蒙古为气旋性切变区域或为风场辐合区域控制。在少雨月份,100hPa和500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呈纬向环流分布,极涡较强,内蒙古位于南亚高压北边的正距平区域;850hPa流场图上表现为弱的风场特征,无明显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50.
工程降水中人工回灌综合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筑工程降水往往伴生水资源浪费和地面变形等环境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影响工程降水中人工回灌的条件有回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水质和水量及回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就工程降水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资源补充型回灌和应力稳定型回灌方法,并给出了适用条件; 根据工程降水水质特点及现有的地下水人工回灌相关水质标准,提出工程降水回灌水质的控制指标主要为悬浮物、浊度、一般污染性指标、微生物指标及重金属等。针对目前人工回灌在工程中存在的可回灌性低的问题,进行了影响入渗速率因素研究,为今后开展促渗关键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