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山西省繁峙玄武岩位于华北克拉通重力梯度带附近,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玄武岩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全岩K-Ar测年结果为26.3~24.3Ma。对繁峙地区苏孟庄和应县两地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均具有类OIB特征,即富集不相容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8.42~21.60),不存在Sr、Eu负异常,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03848~0.704870)较低,Nd(143Nd/144Nd=0.512617~0.513057)和Hf(176Hf/177Hf=0.282873~0.283001)同位素比值较高,Pb同位素比值分别为206Pb/204Pb=17.2~17.9,207Pb/204Pb=15.3~15.4和208Pb/204Pb=37.5~37.9。结合岩相学特征和主量元素特征,我们推断繁峙新生代玄武岩是软流圈低程度部分熔融结果,并存在岩石圈物质的加入,岩浆上升时在岩石圈地幔条件下的岩浆房内经历了以橄榄石、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因快速上升而地壳混染程度甚低。苏孟庄碱性玄武岩具有较深的熔融深度和较低的熔融程度,而应县亚碱性玄武岩熔融深度较浅,熔融程度较高。结合重力梯度带附近其他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的研究,我们推测重力梯度带附近新生代的火山活动可能起源于西部软流圈地幔向东流动越过重力梯度带时的减压部分熔融,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断裂带为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本文为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质火山活动的岩石成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42.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挑战。积极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利用低碳化和清洁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措施。结合当前储能技术,探讨了煤炭开发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围绕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抽水蓄能、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生物质储能等储能新技术,重点阐述废弃矿井不同能源类型的储能理念及方式,系统分析储能过程中面临的地质保障关键技术难题。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新技术总体思路为: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所具有的低位势能差,将其用作梯级储水库(抽水蓄能);或直接将其用作储质、储能空间(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生物质储能),既可提升煤炭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又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虽然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可作为大规模储能库,但其开发利用过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以及地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1)地质条件与选址适宜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即对储能空间的地质因素进行岩土工程性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系统研究,查明储能空间稳定性主控因素及其权重,构建选址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重点查...  相似文献   
243.
针对传统的房地产整体估价系统中的价格关联体系存在矛盾并且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差模型的价格体系建立算法。利用平差模型建立价格关联体系,解决了传统方法建立的价格体系的内部矛盾,减弱了房地产估价多因素定量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整体估价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房地产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平差模型建立整体估价的价格关联体系,增强了房地产整体估价体系的适用性,进一步实现房价快速、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244.
提出一种融合360°高清全景影像和三维激光点云的可量测街景地图建库与快速在线发布技术。首先对可量测街景地图的特征和数据模型进行探讨,提出基于车载三维激光全景移动测量系统的连续可量测街景处理和建库方法。其次,提出了可量测街景影像在线发布的技术框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Flex的街景客户端浏览控件。最后,以天地图·义乌为例,开展从车载三维激光全景移动测量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街景发布实践,建立了义乌市可量测街景地图在线服务,并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市级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街景在线发布。  相似文献   
245.
上海地区持续东风系统控制下污染扩散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PM2.5小时浓度数据和激光雷达资料,对2014年上半年上海地区持续东风系统控制下两次截然不同的污染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扩散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陆温差变化造成两次过程垂直扩散条件显著不同。1月26日海温相对于陆地较高,东风气流为暖平流,海陆热力差异造成近地层垂直温度层结趋于不稳定,加速边界层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而3月10日过程则相反,海温相对于陆地较低,东风气流为冷平流,造成近地层垂直温度层结趋于稳定,抑制边界层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此外,激光雷达资料能够直观反映污染物垂直分布,对于了解污染过程的传输特征和形成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6.
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表层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观测手段,针对不同典型地表类型开展全波段主被动协同遥感观测,研究异质地表和山地条件下像元尺度遥感关键参量的观测方案,研究重要水热参量的遥感方法及其同陆面/水文过程模型的结合,支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相关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其中,航空飞行遥感试验搭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载荷、双角度热红外相机、四波段多光谱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协同观测,实现了土壤水分、组分温度、植被含水量、叶面积指数等地表参数以及湖泊、水库、湿地等的遥感监测;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利用车载微波辐射计、地基雷达和光谱仪进行了典型地物如裸土、植被、水体、人工目标等的遥感观测,并按照样区—样方—样点的多尺度嵌套方案进行了地表参数的同步采样,获取了该地区关键地表参数的短时期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配合卫星和机载观测,在闪电河流域完成了土壤温湿度、地表水热通量、地表辐射四分量、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地面观测网络的建设,为验证地表辐射/散射遥感模型,发展、优化和验证水热参量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地表水热参量尺度效应与尺度转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将促进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和反馈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7.
耿宽宏 《地理研究》1985,4(1):42-53
本文是玉门镇西戈壁铁路防沙林带林沿积沙防治试验的总结。研究当地风沙与林沿积沙特征,制定外堵西风口以断沙源、内引东风以退积沙的措施。经过1971—1977年的试验,证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8.
农作物生长状况的预测,产量的估计,农田灌溉管理,都需要较及时地掌握土壤的含水量,因而,用简便方法监测土壤的含水量,一直是农业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微波波段,土壤含水量与它的电特性有较明显的关系。因此,研究土壤不同含水量的微波反射特性和介电特性一直受到农林科技界的重视。为了指导在野外条件下土壤电特性的研究,我们先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了摸拟研究。这样,一方面可探索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能在环境条件参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取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供野外测  相似文献   
249.
1985年10月4日,我们根据易县台水平摆倾斜仪出现的前兆异常信息,向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值班室呈报如下预报意见: “易县台水平摆倾斜仪自9月下旬以来出现明显的北西方向陡变。东西向西倾0.″06,南北向北倾约0.″08。异常持续约8天。10月1日后已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50.
给水度μ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调度计算的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分析确定给水度的现行方法,主要有地下水动态分析法和特定试验法两类。一、地下水动态分析法以下分别介绍地下水开采地区、无开采(蒸发排泄)地区和河渠沟塘补给(或排泄)地区确定水位变幅带给水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