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2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前言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省共和县发生了M_s7级地震。甘肃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的余震趋势做了正确的估计,并对5月7日和16日两次5.5级地震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在预报过程中,使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测震学方法,但在资料选取和如何划分余震活动时间段方面,做了一些技术性改进。本文对预报过程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1986年8月26日门源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8月26日青海省门源6.4级地震,是祁连山地震带自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之后,迄今所发生的一次最强烈的地震,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研究门源地震的序列特征,並对本次地震后的趋势及地震大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30次Ms≥5.0级地震前ML≥2.1级小震的频度、b值、缺震、调制比4项活动性参数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发现,这30次中强地震前,4项指标异常持续时间和异常结束至发震的时间,大部分都在1~6个月之内,尤其是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在1~6个月内的占异常总数的77%以上。而且30次地震前,4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的有15次,占地震总数的50%;震前3项指标出现异常的5次,占地震总数的17%;2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6次,占地震总数的20%;1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3次,占总数的10%。特别是祁连山地块,异常比较丰富,以4项和3项指标异常为主,同时又以5项次以上异常的数量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频度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对1970年以来的小震频度进行了全时空扫描,以研究其短临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虽然受地域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地区小震频度的短临异常与5级地震的对应率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地区的小震频度正、负异常的起始时间、最大(最小)值时间和结束时间均出现在中强地震前的l~6个月.对结果统计检验,本区R≥R97.5%的合格率为69%,内、边邻地区合计R值合格率为94%.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序列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特征,震前地震活动图象表现为地震空区、前兆地震、区域地震活动增强等。地震空区以中期异常为主,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标志为空区边缘或内部出现前兆地震、空区停止围空1~3个月或空区内发生小地震而导致空区解体。前兆地震一般于震前1~6个月出现,多数前兆地震与主震之间距离小于30 km,震级差1.5~3.0。通过序列类型及参数的统计分析,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非均匀度在甘肃及邻区中强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丽珠  柳永秀 《地震》1998,18(2):189-194
在地城学中长期预报的基础上,近几年地震学攻关掼的应用实践中发现,刻画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性的能量--地震非均匀度(GL值)能较好地反映震前小震活动由稳定向非稳定过渡的中短期震兆特点。结合甘肃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预报研究,运用GL值进行时空扫描,结果发现除个别省界边缘地区地震外,所有5.4级以上地震前1 ̄2a,在震中300km范围内,2.0级以上小震活动在不同时段均显示出明显的非均匀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位于我国地形起伏较大的青藏高原块体的边缘,历史地震多而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由统计分析求得;70—85年本区共发生M_s≥2.0的地震2030次,这些地震都属正常时期的弱震活动。 作者根据历史地震活动和近期弱震分布和地质构造背景,将这一地区划分为四个分区,分别给出了各分区的活动频度,b值,蠕变曲线斜率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8.
在较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即开始活动,地震序列显示出不同特征。按照地震能量的释放规律和序列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震群型是其中一种类型。本文系从能量、频次、地质条件以研究震群型活动的特点,发现余震活动总体积与序列释放总能量成正比。震前小震群的展布面积与未来续发性强震震级有关。多组构造交接复合的三角地块或菱形断块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有利场所;介质条件不均一的破碎地带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就单台波速比相对于平均波速比偏差的性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分维几何学方法对祁连山和龙首山断层进行了定量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维数可以表征断层的不均匀性、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等,但是,与地震活动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分维数的大小与断层分枝数、断层迹线的展布面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