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 this paper,three deep-water species of the family Goniasteridae,Ceramaster misakiensis(Goto,1914),Nymphaster arthrocnemis Fisher,1913 and Pontioceramus grandis Fisher,1911,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ese waters based on collections deposited in the Marine Biological Museum,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specimens examined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1956 to 1978 from the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Seas at depths of 184 to 472 m.Diagnosis,detailed figures,an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are provided.A revised list of Goniasteridae recorded from Chinese water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深海海参标本,发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珍贝海山水深2463m处采集的1号蝶参科标本,经鉴定为一个新记录属底游参属Benthodytes Théel, 1882的一个新记录种西伯加底游参Benthodytes sibogae Sluiter, 1901。西伯加底游参与底游参属其他物种的显著差异在于其背部有5—6对大疣,沿背部步带区近乎对称的排列为两行。本文对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该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提出背部大疣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为该属物种区分的重要依据。在对骨片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时发现,该种背部疣足的骨片与背部和腹部体壁骨片在大小、中央突起的高度和分叉部位上有较大差异,此前的报道未对疣足骨片进行过描述,本文对此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分析了一次特大暴雨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云图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宁  赵勇 《四川气象》1999,9(3):29-31
随着卫星云图的日益普及,云图在预报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就卫星云图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胆的叉棘是海胆御敌、清除体表异物的重要器官,其形状在海胆的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西太平洋海山区柔海胆科软海胆属Araeosoma、兜海胆属Sperosoma和革海胆属Hygrosoma的叉棘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提供了柔海胆科属的检索表。结果表明:柔海胆有三种常见的叉棘形式,三叉叉棘、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三叉叉棘和三叶叉棘在3个属中均存在,指状叉棘只在软海胆属中存在,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细微,三叉叉棘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种属间差异。建议将叉棘的种类和结构作为柔海胆科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设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也有利于宣传减灾理念,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在科普教育活动策划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专业性科普馆广泛交流、合作共进,发挥科普馆科普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松原5.7级地震震中区土壤氢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发生5.7级地震,为了探究地震对断层气的影响以及震后断层气变化特征,震后在震中区进行了多期土壤氢气浓度观测工作,得到了震中区氢气浓度的最大值、背景值等多项指标。结合地震前后氢气浓度数据,分析震中区震前、震后氢气浓度趋势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此次地震活动中,氢气浓度变化有"震前缓慢升高—临震下降—震后迅速升高—强余震前再次骤升"的现象;氢气浓度变化与地震活动间有很好的映震关系,主震对氢气浓度的上升起主要作用,而余震则起诱发作用,余震的活动会使赋存在地下岩石裂隙的氢气释放量增大,表明氢气对余震活动的响应较灵敏;另外,震后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氢气浓度也会升高,这可能与区域断层中的氢气逸散到大气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