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11.
白石泉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中天山北缘,阿齐库都克-沙泉子断裂带南侧,产于同源侵入基性-超基性复式岩体中。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获得矿化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81.2±0.9Ma。辉长岩和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白石泉含矿杂岩体具高Mg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LREE和高场强元素(U、Pb),而具有Ce负异常和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Ta、Zr、Hf)的特征。这些表明白石泉含矿杂岩体具有幔源特征和岛弧岩浆特征。结合对白石泉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本文推断白石泉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或活动陆缘环境,即早二叠世期间在东天山地区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早二叠世晚期或以后才闭合。  相似文献   
112.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铜矿床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铜矿床广泛地分布于新疆北部,已构成我国重要的铜及多金属矿床产地和后备基地。根据容矿岩石和矿床成因特征,新疆北部的铜矿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斑岩Cu-Mo-(Au)型;②岩浆Cu-Ni硫化物型;③VMSCu-Pb-Zn型;④夕卡岩Cu-Mo-Au-Ag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和塔里木板块汇聚碰撞和碰撞后的弛张作用密切相关。早泥盆世(~400)斋桑洋盆沿着阿尔泰—富蕴一带向北俯冲,由于板片后退和拆沉作用,在阿尔泰南缘形成弧后盆地并伴有大量的火山喷发和成矿流体活动,导致阿舍勒和可可塔勒等VMS铜铅锌型矿床的形成;而在西天山的博罗霍努一带,此次构造事件导致喇嘛苏铜矿床的形成。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由于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形成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并伴有高侵位的花岗岩体分布和铜-钼-金-银矿体的形成。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新疆北部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大量镁铁—超镁铁质和碱性花岗岩岩浆侵位,形成大量的岩浆铜镍硫化物(喀拉通克、黄山和黄山东)和夕卡岩型矿床(索尔库都克、维权)。  相似文献   
113.
北疆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Ma(MSWD=1.2)。结合相关大地构造解剖与前人的年龄数据,本文认为阿尔曼太蛇绿岩是古亚洲洋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残余,与岛弧火山岩组成洋内弧。该洋内弧向北拼贴到阿尔泰地体南缘,形成科迪勒拉型俯冲边缘。东准噶尔带是阿尔泰南缘在古生代向南增生的弧碰撞-增生造山带,对大陆侧向增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河北省成矿区带和找矿远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伏科  肖文暹 《华北地质》2006,29(2):107-114
在分析河北省地质历史演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的形成与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把河北省划分为两个Ⅲ级成矿带:阜新—集宁(河北部分)成矿带(Ⅲ1)、涞源—武安成矿带(Ⅲ2),六个Ⅳ级成矿区:康保—棋盘山成矿区(Ⅳ1)、张北—隆化成矿区(Ⅳ2)、张家口—承德成矿区(Ⅳ3)、兴隆—山海关成矿区(Ⅳ4)、涞源—阜平成矿区(Ⅳ5)、邢台—武安成矿区(Ⅳ6)。通过对区内地质成矿作用和构造成矿阶段特点的研究,指出Ⅲ1成矿带中铜、铅、锌、金、银、钼、铁、铀、煤矿相对集中,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太古代、中元古代、海西期、燕山期,煤矿则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侏罗纪,铁矿与基底变质岩、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相关,铜、铅、锌、金、银、钼、铀与海西期—燕山期岩浆岩相关,煤矿则分布在沉积盆地中。Ⅲ2成矿带金、铜、铅、锌、钼、铁、煤矿相对集中,金属矿床主要形成燕山期,与中性—酸性岩浆岩有关,煤矿则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分布于沉积盆地中。据各矿带的成矿期次及各期次成矿作用强度、形成的主要矿种及矿床分布的集中区,圈定了七个找矿远景区,预测了各远景区应重点寻找的矿种和需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5.
阿尔泰基性麻粒岩的发现: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 单斜辉石 斜长石 角闪石 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成分富镁,可能与岩石的成分富镁有关、基性麻粒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富Mg/(Mg Fe^2 )和亏损U,Th,K及Rb,而且其原岩为钙碱性玄武岩,是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产物。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斜方辉石中Mg/(Mg Fe^2 )介于0.65~0.71之间,为紫苏辉石,具高MgO FeO,低Al2O3和Ca/(Ca Mg Fe),而单斜辉石具低TiO2和Al2O3的特点,说明它们皆为变质成因。部分角闪石和褐色黑云母富钛,指示它们为高温下形成的产物。这些特征证实了上述岩石为基性麻粒岩。角闪石和黑云母氟和氯含量较低以及水速度较高,暗示其流体成分氟和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根据麻粒岩中矿物共生组合、期次和矿物温压计估算,麻粒岩形成的峰期和退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50~780℃,0.6~0.7GPa和590~620℃,0.23~0.37GPa,前者属高温中压条件,阿尔泰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阿尔泰地区深部下地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深化阿尔泰地区、新疆北部甚至中亚地区大陆动力学过程和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宗务隆构造带夹于中央造山带原特提斯构造域内,发育与古特提斯洋演化相关的天峻南山蛇绿岩,是研究原特提斯向古特提斯转换的关键地质体。该蛇绿岩由超基性岩(蛇纹岩)、辉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蛇纹岩中尖晶石具高Mg~#(58.6~64.5)和低Cr~#(38.9~43.9)的特征。玄武岩和辉绿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元素左倾和重稀土元素平坦,富集Th而亏损Ti,总体上与弧后扩张脊熔岩具有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以及N-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同时这些基性岩具较高的Th/Yb值和ε_(Nd)(t)值(+7.5~+9.6),显示岩浆来自受洋壳沉积物混染的亏损地幔源区。这些特征均与弧后盆地蛇绿岩类似。最新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绿岩形成于509±4Ma。结合野外接触关系表明,部分天峻南山蛇绿岩形成于寒武纪,早于不整合其上的石炭纪复理石和晚奥陶世花岗岩脉(444.9±4.7Ma)。天峻南山寒武纪蛇绿岩作为早古生代残余洋盆被石炭纪复理石不整合覆盖,并在三叠纪洋盆闭合过程中通过构造方式就位于上覆石炭纪地层中。上述结果表明宗务隆构造带并非一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带,而是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相继闭合形成的早古生代-早中生代复合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层相关褶皱与油气圈闭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岔-演武地区野外调查和地震剖面分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油气储集构造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盆地西南缘由断层转折褶皱形成油气圈闭构造的两种类型:(1)缺失前翼膝折带的断层转折褶皱;(2)完整结构的断层转折褶皱。  相似文献   
118.
特提斯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吴福元  万博  赵亮  肖文交  朱日祥 《岩石学报》2020,36(6):1627-1674
特提斯是地球显生宙期间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巨型海洋,它在新生代期间的闭合形成现今东西向展布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土耳其-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根据演化历史,特提斯可划分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阶段,分别代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期间的大洋。大约在500Ma左右,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张裂,裂解的块体向北漂移,并使其与塔里木-华北之间的原特提斯洋在420~440Ma左右关闭,产生原特提斯造山作用,与北美-西欧地区Avalonia地体与劳伦大陆之间的阿巴拉契亚-加里东造山作用基本相当。原特提斯造山带之南、早古生代即已存在的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在380Ma向北俯冲,使早期闭合的康西瓦-阿尼玛卿洋重新张开,并由于弧后扩张形成金沙江-哀牢山洋。330~360Ma左右,特提斯西部大洋由于南侧非洲板块和北侧欧洲板块的碰撞而关闭,形成欧洲华力西造山带。而特提斯东段的上述三条古特提斯洋在250Ma左右基本同时关闭,华北、华南、印支等块体聚合形成华夏大陆。该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劳亚大陆和华力西造山带一起围限形成封闭的古特提斯残留洋,并一直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水才全部退出。此后,南侧冈瓦纳大陆在三叠纪晚期重新裂解形成新特提斯洋,该洋盆在新生代初期由于印度和亚洲的碰撞而关闭。原、古、新特提斯三次造山作用基本代表了中国大陆显生宙期间的地质演化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特提斯域金属成矿作用。广布的被动陆缘和赤道附近的古地理位置,以及后期的造山作用同时也成就了特提斯域内巨量油气资源的形成;塑就的地貌与海陆分布格局,也对当时的古气候与古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与原、古、新特提斯洋消亡相关的三次弧岩浆活动与显生宙地球历史上三次温室地球向冰室地球的转变,在时间上高度吻合。上述演化历史同时还表明,特提斯地质演化以南侧冈瓦纳大陆不断裂解、块体向北漂移并与劳亚大陆持续聚合为特征,其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俯冲板片的拖拽力,而地幔柱是否对大陆的裂解与漂移有所贡献,则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9.
浅水湖泊沉积物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浅水湖泊(月湖)为实验对象确定了沉积物脱氢酶活性(DHA)测定的最佳条件:以经甲醛灭菌的沉积物为对照,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为电子受体(0.4%),沉积物用量为0.5g,pH值为7.5,培养时间为3h.据上二述条件测定的DHA比未优化条件下的相应值高3-5倍,且表现出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武汉东湖3个子湖共23个采样点沉积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脱氢酶反映微生物活性与有机质状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0.
东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向南增生:来自A型花岗岩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大加山碱性花岗岩位于卡拉美丽-哈尔里克花岗岩带的中段,主要为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大加山碱性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284±1Ma。该花岗岩具有富碱(A/CNK<1,AR=3.9~6.67)和具有高的FeO~T/MgO和10000×Ga/Al值,而钙和铝含量较低的特征,相对富集稀土元素REE(除Eu)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K),而强烈亏损Ba、Sr、P、Ti、Eu元素的特征。同时其Y/Nb(2.71~3.75)>1.2。这些说明大加山岩体为二叠纪A_2型花岗岩。东准噶尔和天山地区各花岗岩带年龄有向南为逐渐年轻的趋势,这与新疆北部由北向南增生的方向一致。因此,可能是侧向增生与垂向增生均表现出向南增生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