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干旱区植被生长与地下水的关系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西北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绿洲是当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托。近年来,随着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用水量的逐年加大,下游来水量减少,使得下游额济纳绿洲的面积不断减小,湖泊干涸,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绿洲植被的生长与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河流流量与绿洲植被生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协调用水矛盾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将遥感数据与黑河径流量数据相结合,在区域尺度上定量研究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绿洲植被对黑河径流以及地下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且黑河径流对额济纳绿洲的影响存在一年的滞后期,而地下水则通过这种滞后作用将两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22.
黄河流域沙漠化空间格局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总面积为79.6万km2。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沙漠化对黄河流域,尤其是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影响较大。为了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得了黄河流域2010年的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28 66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6.2%;黄河上游的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然后依次是黄河中游、黄河源区、黄河下游,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89 341、21 426、17 894、7 km2,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4%、16.7%、13.9%、0.01%。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于内蒙古,其沙漠化土地面积为91 398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1.0%;其次是青海,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 432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3.5%;陕西和宁夏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8.3%和6.5%。黄河流域的沙漠化空间格局主要是降水量与沙源空间耦合的结果,流域92.6%(119 114 km2)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沙漠化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发展—发展放缓—明显逆转的过程,沙漠化大幅度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在过去几十年间风速持续减小对沙漠化逆转的积极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23.
8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是夏令营开营的第一天,隆重的开营式就在码头上举行。我们将要乘座的海洋探秘之船“海监22”号停靠在码头边,这艘船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好几倍,船身是白色的,船长约50多米,这是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监测船。大约9点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营式开始了。参加开营式的领导有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伯伯,国家海洋局海洋出版社、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北海分局的领导,还有青岛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在开营式上,夏令营营长袁业立院士将营旗交给旗手,旗手与护旗手庄严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还给我  相似文献   
424.
通过对埕岛海域长期以来的海洋沉积物工程分类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并总结了黏粒质量分数与塑性指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下,只利用沉积物的粒级组分就可进行工程分类。研究发现:粉土与粉质黏土的黏粒质量分数界限为20%,粉质黏土与黏土的黏粒质量分数界限35%。使用该分类界限,在研究区只使用粒度对沉积物的工程分类命名准确率可达90%以上,做出沉积物分布图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25.
某工程位于昆明市,主体结构高153.1m,为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体系。建筑总高度超过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B级高度,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该工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阻尼比值。为给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采用PERFORM-3D软件,对设有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该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该结构的整体性能及其构件的屈服情况,结果表明该消能减震结构基本能达到预期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26.
受限于地震资料分辨率,基于地震资料描述河流相单期薄砂体储层存在不确定性,一个波形相位多是由两期或者多期砂体反射干涉形成.因此,本文探讨了应用精细波形分类技术识别砂体叠置模式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正演模拟地震波形与井震标定合成记录,重点研究不同砂体叠置情况下的地震波形特征规律,分析波形特征的地质意义,建立叠置砂体与地震之间的响应模式,确定叠置砂体地震波形的精细分类,最终根据不同波形空间展布特征,对叠置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有效的识别预测.  相似文献   
427.
品质因子Q反映了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强弱,是油气检测和储层描述的重要参数,Q值的准确提取,具有重要意义.谱模拟法是提取Q值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核心是对地震子波谱进行有效模拟.本文选取合适的函数对地震波谱进行拟合,结合能量衰减规律,发现谱拟合系数可分为三类:与吸收衰减有关;与非频率相关的衰减有关(如扩散、反射透射等);与能量衰减无关.根据与吸收衰减有关的拟合系数可反演品质因子Q值.无噪模型测试表明,拟合系数提取的Q值能较好地反映地层Q值走向.在弱噪情况下,根据三类拟合系数不同的变化规律,首先求取与衰减无关的拟合系数期望值,再对余下的系数进行二次拟合,较好地提高了地层参数的反演精度.模型测试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8.
本文在阐释沙漠编目的意义与目的的基础上,从沙漠编目的目标、关键概念、资料来源、编码规范和编目内容等方面对沙漠编目规范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并尝试性地按照沙漠(沙地、戈壁)大类、所处自然地带、所在行政区域和编号这4部分的组成原则,用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首次提出了中国主要沙漠、沙地和戈壁编码一览表,以期为中国沙漠、沙地、和戈壁编目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9.
分形理论在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已有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面.根据我国太平洋海山的数据,研究了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金属等量品位(指钴等量品位,CEG)与水深、坡度、坡向的分形特征,结果显示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金属等量品位的多阶累计和呈多重分形分布.这一结果可以用在资源量评价时地质块段的划分上,为地质块段的划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30.
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参数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参数及其分形特征;对中国太平洋调查区海山数据发现的研究表明,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钴等量品位(CEG)经过累计和的系列变换后与水深、坡度、坡向之间呈多重分形分布。这一结果为资源量计算时地质块段的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