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431.
利用多尺度边缘检测研究碳酸盐岩裂缝分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裂缝检测与图像分析中的边缘检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能够借助某些边缘检测理论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形成有效的裂缝检测方法。作者基于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理论,结合地震波场对裂缝的多尺度特性,提出了碳酸岩裂缝预测的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小波变换械的局部极值,检测出三维地震记录裂缝点特征位置,并通过调整模值在图像中的灰度,自动识别裂缝发育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432.
利用纵波资料反演裂缝发育密度和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地震纵波资料、利用振幅随入射方位角变化可定量预测裂缝的发育方向、定性预测裂缝发育密度,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可操作性强、资料前期处理方法成熟等特点。该文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广一性反演来克服由于地震振幅的补偿和入射方位角计算不准确带来的计算误差,并提出了相邻面元组合、同偏移距真振幅校正等一系列实用算法和处理流程。经某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覆盖次数较低的  相似文献   
433.
甘肃省玛曲县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多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甘肃省玛曲县土地沙漠化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沙漠化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5-1990年研究区沙漠化处于强烈发展阶段,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44 093.8 hm2,其中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9.9 hm2、27 702.7 hm2、16 351.2 hm2。1990-2000年沙漠化程度加剧,沙漠化总面积增加了142.4 hm2,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增加了200.1 hm2、326.6 hm2,而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了384.3 hm2。2000-2005年玛曲县沙漠化发生逆转,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 226.2 hm2。分析表明,长期过度放牧,气温显著升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鼠虫害的泛滥是造成玛曲县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4.
长江源区沙漠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75年的MSS数据、1990年和2005年的TM数据以及2000年的ET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了长江源区1975-2005年间沙漠化的发展特征,并采用景观指数运算软件FRAGSTATS3.3对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75-1990年间,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61.72 km2·a-1;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4.54 km2·a-1;在2000-2005年间快速增加,增速高达341.43 km2\5a-1。在沙漠化发展的同时,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也非常显著,在197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发生了严重的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出现了连片的现象,沙漠化土地的破碎度有所下降;在2000-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435.
在海底沉积物声速预测中,把不同海域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沉积物试验数据拟合出一个统一的方程存在不足,不但数据过于离散,而且方程中参量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借鉴Wyllie等建立的时间平均方程的思路,基于声传播过程中路程、时间和声速之间的基本关系,引入了表征固液双相之间的堆垒方式和耦合状态对声传播路径影响的耦合系数,建立了沉积物声速预测模型。将鹿回头外海、南海南部和北部的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出适用于不同海域的沉积物声速预测模型,拟合的复相关系数较大,偏差较小,证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声速随孔隙度的变化规律,且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436.
浅地层剖面测量是海洋工程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和大陆架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资料解译的准确程度将对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发收分置型浅地层剖面仪的激发装置与接收装置是分开的,当调查区域的水深过浅时,将其近似为自激自收的单道地震系统会导致地层的畸变,水深越浅地层畸变率越大。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浅部地层厚度畸变校正公式,为用C-View软件更准确地解译此类浅地层剖面资料提供了参考。海底沉积物的声速直接影响浅地层剖面地层厚度解译的准确性,利用卢博等建立的适用于中国东南近海的声速经验公式,在某人工岛构造调查中,根据地质钻孔获取的孔隙度参数计算各沉积层的平均声速,建立相应的声速结构剖面,对地层厚度进行校正,取得较好的效果,用孔隙度预测声速的方法参数容易获取,能够提高浅地层剖面资料的解译精度,使地层的厚度更接近于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37.
通过对埕岛海域长期以来的海洋沉积物工程分类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并总结了黏粒质量分数与塑性指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下,只利用沉积物的粒级组分就可进行工程分类。研究发现:粉土与粉质黏土的黏粒质量分数界限为20%,粉质黏土与黏土的黏粒质量分数界限35%。使用该分类界限,在研究区只使用粒度对沉积物的工程分类命名准确率可达90%以上,做出沉积物分布图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38.
本文在阐释沙漠编目的意义与目的的基础上,从沙漠编目的目标、关键概念、资料来源、编码规范和编目内容等方面对沙漠编目规范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并尝试性地按照沙漠(沙地、戈壁)大类、所处自然地带、所在行政区域和编号这4部分的组成原则,用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首次提出了中国主要沙漠、沙地和戈壁编码一览表,以期为中国沙漠、沙地、和戈壁编目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9.
某工程位于昆明市,主体结构高153.1m,为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体系。建筑总高度超过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B级高度,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该工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阻尼比值。为给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采用PERFORM-3D软件,对设有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该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该结构的整体性能及其构件的屈服情况,结果表明该消能减震结构基本能达到预期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40.
品质因子Q反映了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强弱,是油气检测和储层描述的重要参数,Q值的准确提取,具有重要意义.谱模拟法是提取Q值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核心是对地震子波谱进行有效模拟.本文选取合适的函数对地震波谱进行拟合,结合能量衰减规律,发现谱拟合系数可分为三类:与吸收衰减有关;与非频率相关的衰减有关(如扩散、反射透射等);与能量衰减无关.根据与吸收衰减有关的拟合系数可反演品质因子Q值.无噪模型测试表明,拟合系数提取的Q值能较好地反映地层Q值走向.在弱噪情况下,根据三类拟合系数不同的变化规律,首先求取与衰减无关的拟合系数期望值,再对余下的系数进行二次拟合,较好地提高了地层参数的反演精度.模型测试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