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报道了米仓山-汉南穹窿一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以制约该区白垩纪以来的剥蚀-演化历史.露头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显示从汉南穹窿南部的核部地区向南至四川盆地北部裂变径迹的年龄逐渐变新,这与米仓山地区逆冲断裂以背驮式扩展的构造样式从汉南穹窿向南经米仓山褶皱-逆冲带发育到四川盆地北缘的构造模式相吻合.热模拟的结果显示米仓山-汉南穹窿经历了两期快速的剥蚀,其分别发生在白垩纪(约90 Ma之前)和15 Ma以来.研究区白垩纪的快速剥蚀反映了秦岭-大别造山带白垩纪的区域性剥蚀事件,这可能是对临区诸多构造事件(如西伯利亚-蒙古-中朝板块的碰撞,拉萨-羌塘-思茅-印支块体的碰撞,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及其相关的岩浆活动)远场效应的响应;约15 Ma以来的快速剥蚀是对青藏高原隆升向东北方向传递的响应.  相似文献   
32.
江汉盆地热流史、沉积构造演化与热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汉盆地是我国前新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为研究海相烃源岩的热演化史提供地热学参数,以镜质体反射率(Ro)为古温标进行热史反演,获得了盆地的热流史.印支运动以前,盆地基底热流为50~55mW/m2;晚印支-早燕山期,热流整体升高;不同构造单元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不同,潜北断裂以北,157Ma左右达到最高古热流(~72 mW/m2),潜北断裂以南,43 Ma左右达到最高古热流(71~76 mW/m2);晚喜山期,热流迅速降低,盆地快速冷却.盆地热流史和沉积构造演化、岩浆活动热事件的耦合关系表现为:印支运动以前,海相盆地稳定建造阶段为统一的低热流背景,岩浆活动微弱;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活动性增强产生深部热搅动,热流整体升高;中燕山期挤压改造变形阶段热流值的高低受控于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分区表现,盆地基底热流表现为北降南升;晚燕山-早喜山期,陆相伸展盆地建造与叠加改造阶段,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区域特征决定热背景分区;晚喜山期,盆地萎缩,为热流值降低的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33.
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深部温度与岩石层厚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震波速度与岩石放射性生热率之间的实验关系,结合地表岩石生热率的测试,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18条一维地震剖面上的热源垂向分布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和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根据干玄武岩固相线公式,估算了上地幔介质部分熔融开始的深度("热"岩石层厚度).模型显示出深部温度场沿断面方向侧向变化显著.莫霍界面温度在400-700℃间变化,相应的"热"岩石层厚度为75-205km.一维和二维温度模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侧向热传递显著的下地壳和上地幔中.温度场的变化与造山带的形成年代或后期叠加构造热事件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34.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内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并以大庆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为例,通过地温场研究、热储特征分析、岩石热物性测试,按照新建立的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分级体系,重新评价了油田区的地热资源量。3大油田区11个层系地质资源总量为10 934×1018 J,地热水资源量为86 607×108 m3,其中,可采水资源量为19 322×108 m3,可采地热能资源为425×1018 J。根据油田采出水和综合利用等5种开发利用方式,评估了油田地热能开发潜力,为我国地热资源评价和油田地热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36.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四川盆地9口钻孔的稳态测温资料和29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报道了9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提出了沉积地层岩石热导率系列柱.结合前人的数据资料,绘制了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等值线图.四川盆地沉积地层的岩石热导率变化主要由岩性控制,与现今埋藏深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盆地的地温梯度为17.7~33.3℃/km,平均值为22...  相似文献   
37.
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是一个与热历史过程紧密相关的资料类型,与高温年代学不同,低温热年代学表观年龄本身在很多情况下没有直接的地质意义.当且仅当样品线性持续冷却的情况下,表观年龄才可以被直接解释为样品经过其封闭温度的大致时间.因此,只有结合地质约束通过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进行热历史模拟才能更好地揭示其所蕴含的地质信息.对川东北地...  相似文献   
38.
阿坝-简阳地学剖面深部温度及热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明  朱传庆  饶松  胡圣标 《地质科学》2011,46(1):203-212
在青藏高原东部到四川盆地这两个构造单元进行了稳态钻孔温度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测试,确定了相应钻孔的大地热流数据.应用这些可靠的热流数据,对横穿这两个构造单元的阿坝-简阳地学断面进行了2-D温度场研究,获得其深部热结构的认识.模拟结果显示,松潘-甘孜地块地表为高热流区域,达到80~110 mW/m2,四川盆地地表为中低热流区...  相似文献   
39.
与简单盆地和叠合盆地中-浅层相比,叠合盆地深层往往缺乏镜质体反射率等传统古温标,海相碳酸盐岩层次往往缺乏磷灰石、锆石等重矿物而无法开展裂变径迹和(U-Th)/He分析,而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热史,古温标早期热记录被后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改造,因此单一古温标和单一的热史恢复模式难以满足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本文从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基本研究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发展迅速的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分析(FAMM)和二元同位素技术。针对叠合盆地深层多期复杂热史恢复的难点,以四川盆地为例总结了开展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应坚持今古地温场并举、盆地热演化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三位一体的总体工作思路,多温标耦合,正、反演结合,既考虑岩石圈热演化的动力学规律,又考虑该演化过程对盆地基底沉降、地层发育、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0.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总被引:103,自引:40,他引:10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部热作用过程最直接的地表显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信息.我国大陆地区已定期进行了6次热流汇编,其中第一、二次汇编的热流数据已正式公布(第一、二版),此后4次汇编仅发表了统计结果.而未再公布汇编数据.本文基于第六次热流数据汇编,将自第二版以来新增的450个热流数据汇编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第三版.新版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实测热流值变化于23-319mW/m2,平均63±24.2mW/m2;剔除与地表热异常相关的数据后,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0-140mW/m2,平均61±15.5m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