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关于测绘科技用于海洋开发的构想胡建国,李紫薇,王权,李英成,毛可标,陈思义(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超前性工作,海上的一切经济和军事活动都需要海洋测绘保障。为了迎接海洋世纪的挑战,海洋测绘科...  相似文献   
22.
第五届国际卫星定位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13—17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LasCruces举行。会议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DAM)、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GS)和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联合主办。来自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名卫星大地测量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世界上几乎主要从事卫星定位工作的机构、大学、研究所、天文台、仪器公司均派代表出  相似文献   
23.
多种跟踪组合卫星重力场恢复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卫星地面跟踪、高低卫星跟踪和低低卫星跟踪恢复重力场的原理进行统一 ,导出了两种能充分综合多种跟踪观测的卫星重力场恢复基本观测方程。在建立基本观测量与重力场参数的函数传输关系的基础上 ,对目前存在的重力场恢复算法给出了直观的解释 ,并以距离二次变率为重力场恢复的基本观测量 ,提出了一种能组合各种卫星跟踪观测量的动态 /动力组合定轨和重力场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主要从 3个方面介绍了 2 0 0 0年 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的情况 :1有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 INSAR)技术的发展 ;2有关重力场测量技术的发展 ;3有关 GPS测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对 1999年 11月 1日山西大同—阳高 5 .7级地震前的流动地磁、日变形态出现的异常及其间不断增强的磁暴进行了分析 ,叙述了用这些异常进行预测预报的过程 ,得出以磁报震可用于短期预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27.
由星载GPS相位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可以探测地球重力场的长波信息。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星载GPS技术日趋成熟,因此由星载GPS相位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当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给出了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中的星载GPS星地相位双差观测量,阐述了Cowell II数值轨道积分公式,导出了参数估计中星地双差观测量的偏导数,利用分块Bayes最小二乘参数估计地球引力场位系数等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28.
近海多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卫星测高数据质量较深海差,多卫星数据联合处理是提高近海卫星测高精度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同测高卫星海面高参考框架的统一技术,讨论利用交叉点平差处理不同测高卫星海面高联合数据的技术与方法,并根据此方法联合Geosat GM,ERS-2和T/P海面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测高平均海面高.  相似文献   
29.
利用GAMIT 软件处理中国境内三个IGS全球站的两期GPS数据,并根据解算出来的基线结果对中国大陆东部板内形变进行了分析。地质与大地测量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秦岭- 大别构造线是中国东部地质挤压应力集中的区域,沿秦岭- 大别一线地壳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向挤压变形,东西向的挤压变形相对较小,中国东部的华北与扬子地块呈刚性形变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上部气层(⑥~⑨小层)与下部气层(①~⑤小层)气井开发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结合压裂数据、现场生产动态、可采储量预测和地质分析等手段,评价上部气层和下部气层在页岩岩性、地化特征和储层物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气井生产特征分析,认为上部气层可能存在烃源岩内的一次运移,导致上部气层构造高部位天然气富集程度高,这是造成上部气层评价井开发效果差异以及上部气层、下部气层页岩气井差异的主要原因.焦石坝背斜高部位为上部气层开发有利区,但受技术工艺水平和气价控制,其有效开发范围需要根据页岩气井的可采储量、经济性来圈定,结合上部气层页岩气井稳产能力及可采储量评价,认为上部气层开发应从构造高部位开始,逐步向低部位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