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8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极黄河站站区虚拟现实建设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栋臣  曹健  艾松涛 《极地研究》2006,18(2):116-122
中国在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中国极地科考能力。鉴于人们对北极了解得还不多,建立一个虚拟的北极黄河站,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入虚拟的黄河站进行漫游。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建设的几种方法,选择其中一条技术路线并完成北极黄河站站区虚拟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32.
锚泊安全对于穿梭于南北两极、出入冰区等恶劣航行条件的“雪龙”号破冰船至关重要。从“雪龙”号第27次南极考察航迹数据入手,分析其锚泊过程中的GPS轨迹特征,基于决策树原理设计并实现了锚泊状态识别算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锚泊轨迹点进行拟合,得到破冰船锚泊偏荡周期中的逐个锚位,分析发现了2011-02-14“雪龙”号停靠中山站锚地期间发生的走锚现象,结合气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走锚现象的成因,验证了利用拟合锚位监控锚泊状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  相似文献   
34.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定位系统(BDS-3)的逐步建成,北斗系统的服务范围已从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而极地具有重要的科研、航运等价值,因此北斗三号在环南极地区的定位性能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利用在中山站、长城站以及环南极航行的"雪龙"号上采集的2018—2020年的北斗三号数据,本文从可见卫星数及位置精度因子、多径值与信噪比、伪距...  相似文献   
35.
冰盖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通过构建并求解冰流动力学方程组,理解冰流运动物理机制以及诊断和预估其演化过程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冰盖变化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冰盖数值模拟方法,归纳综述了近十余年我国学者在极地冰盖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厘清我国在冰盖数值模拟领域遇到的瓶颈和关键问题。阐述了如何与我国的极地冰盖科考优势区域深度结合,协同多源强化观测和数值模拟,研发和改进冰盖模式,提高冰盖模拟能力,对定量估算极地冰盖的物质平衡及其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做出实质贡献。通过逐步发展冰盖模式的研究能力,有望将来在冰盖关键动力过程和机制的科学认识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6.
刘鹏  庞小平  艾松涛 《极地研究》2015,27(1):98-103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其中Android(安卓)和i OS(苹果移动操作系统)占绝大多数。本文以Android和i OS为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中国南北极考察数据浏览与互动的移动信息平台——掌上两极。该平台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市场正式发布,为极地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便捷、快速获取极地相关信息提供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37.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雪龙"号航行状态、关注极地考察的窗口,并可通过国内专家团队和专业数据产品为"雪龙"号航...  相似文献   
38.
"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考察船,破冰航行是极地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以"雪龙"号破冰船的GPS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算法识别冲击式破冰这一特殊的航行状态,在整个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航次的数据分析中,整体识别率超过86.1%,识别正确率达到98%以上。利用此算法,在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航次的破冰识别率也超过85%,识别正确率达到93.5%。雪龙船两个航次实测GPS数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用性,而破冰识别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航次的破冰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9.
海洋地名是国家海洋权益的一种体现。加强海洋地名的整理和规范,基于GIS开展海洋地名的可视化发布,是争取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海洋地名相关的机构和背景,论述了海洋地名整编工作的思路,讨论了GIS在海洋地名整理中的应用,并开发了基于Google Map的网络GIS平台,为我国后续的海域与海底地名命名和更新、地名审核与发布共享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信息化方式。  相似文献   
40.
威德尔海异常是西南极沿海地区在夏季出现的电离层异常现象,以子夜时电子密度增强为主要特征.于1958年首次观测发现,但囿于观测手段的限制,其研究进展缓慢.2003年,有学者利用TOPEX卫星分析了大范围的威德尔海异常,随后关于威德尔海异常的研究重新兴起.与COSMIC和TOPEX等的结果相比,地基GPS最大的优点是提供连续时间尺度的观测结果.本文用地基GPS数据提取了威德尔海异常,进而分析其时空特征.这一异常在太阳活动活跃期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特征.其覆盖范围包括了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和南美南端的广大区域,且出现的时刻比较一致,说明这一异常特征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出现的.在春夏交替的时刻会出现双峰现象,在夏季时,地方时正午的TEC值反而会比春夏交替时的TEC值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