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492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71.
在近海工程多道浅地层地震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有效途径.由于为工程服务的近海地震勘探对分辨率的要求很高,因此地层速度的拾取和衰减多次反射干扰波成为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某海域工程地震资料,运用了高分辨率速度分析技术和K—L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72.
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历程回顾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回顾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18年的研究历程、“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实施和取得的非常规油气藏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阐述笔者对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科学命题提出研究目标及内涵的认识,并提出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973.
甘肃礼县杜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沟金矿床位于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亚带西段,赋存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的李坝群中,受岩体和断裂双重控制。矿床自然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笔者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脉岩与成矿关系、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阐明了杜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小,均一性强,显示与中川花岗岩体侵入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在δD-δ18O图上投落在岩浆水和大气水之间,说明成矿热流体为混合热液。铅同位素研究属铀铅混染形成的异常铅,中川花岗杂岩体为一富铀岩体,说明成矿与中川岩体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根据铅同位素、锶同位素测定结果,杜沟金矿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早期(171.6~173.4Ma)与中川岩体的成矿年龄接近(181.5~219Ma)。中泥盆李坝群在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金的初始富集。断裂构造控制着金矿的分布与定位,岩浆岩是成矿的重要热动力源,是金矿形成的主导因素,也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沿断裂形成的富含成矿物质的热卤水,最终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热卤水溶滤复合型金矿床。岩体周围1~5km构造热动力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找矿地区。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对甘肃境内礼(县)—岷(县)成矿带上寻找同类型矿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4.
从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气候变化趋势的角度出发,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 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 (WOFOST) 和气候变化趋势的数学分析方法, 计算并分析了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和各地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讨论了气候变化趋势对主要粮食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对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但不同作物影响不同。近43年来黑龙江省玉米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 平均增加幅度为4.81%/10a, 气温变化趋势的增高是其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黑龙江省大豆模拟产量变化趋势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平均降低幅度为1.52%/10a;气候变化趋势对北部和南部区域的大豆模拟产量变化趋势作用不同, 气温变化趋势的增高是北部大豆优势种植区域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应变化趋势是南部大豆种植区域模拟产量变化趋势降低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975.
基于林木生长观测资料和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初步讨论了温度、降水量、辐射量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生长期的温量指数、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对3种主要林木年生长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了气象因子与3种主要林木单株年生长量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976.
曹学伟  王鸿燕  高永刚 《现代测绘》2006,29(5):22-23,26
在金庄煤矿1:2000数字地形测图中,使用了GPSRTK技术,对其作业过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结论,以适应实际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7.
走进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土面积12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690万(其中80%为黑人)。南非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  相似文献   
978.
对湖北省200次山洪灾害个例逐时雨量及15次逐时水位、流量分析表明:山洪灾害雨量分布可归纳为单峰、双峰、多峰3种类型,其中单峰型所占比例较大;天气系统特征均表现有中尺度系统活动,单峰型主要以局地性降雨过程为主,强降雨历时短,双峰型主要以系统性降水过程为主,强降雨历时较长,多峰型主要以持续性降雨过程为主,强降雨历时长;激发山洪灾害的关键因素主要是6 h以内的雨强。  相似文献   
979.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农田减灾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红壤旱地进行了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田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生态系统而言,间作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减灾效应,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白天的温度,减缓温差,从而增强系统的抗旱能力;二是减轻病虫害,并且能增加天敌数量;三是抑制农田杂草的发生、发展,减轻杂草危害。研究结果认为,在红壤旱地推广该间作种植模式,可减轻灾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红壤旱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0.
中国地貌分类、区划与制图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貌是基本要素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关心地貌,并加以分类、分区与制图。我国古代文献中虽然很早就有关于地貌的记载,但详细地叙述地貌并加以分类的著作,当首推二千多年前的《尔雅》一书,该书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四篇,内容十分丰富详细。我国现今通用的平原、丘陵等名称均渊源于此。汉、唐以后,关于山川的记载更为详尽(如《汉书·地理志》)。宋代以来,方志之学蔚然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