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在历史记录中,成都和龙门山地区没有发生过类似汶川MS8.0地震强度的地震。那么,在地质记录中是否会存在类似震级的古地震遗迹?作者分别在中央和前山断裂中段的地表破裂带上4个地点开挖了探槽4个和剖面1个,并进行了断错地貌面的实测。文中从几个地点新老地貌面累计变形量、探槽揭露的古地震遗迹等方面讨论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存在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央断裂的小鱼洞、擂鼓镇还是前山断裂的白鹿镇、汉旺等地,汶川5.12地震之后Ⅱ级阶地断层陡坎与Ⅰ级阶地陡坎高度基本呈倍数关系,探槽揭露Ⅱ级阶地标志地层(黄砂土层)在断裂两盘的位差也是5.12地震的约2倍,显示在龙门山地区区域Ⅱ级阶地形成之后,汶川5.12地震发生之前,存在一次与汶川MS8.0地震地表变形规模相当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02.
陕西略阳高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5个金矿体组成,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个成矿期: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方地富集期,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150℃~30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地中酸性钠长斑岩脉,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集是在弱-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夺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104.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预测成为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本文对研究区重力异常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并用Voxler软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呈现.对研究区已知钻孔、地质图等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和投影,并以此为先验信息,选择了适当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最后建立了能够反映区内密度分布结构的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部分地质解释和未知区找矿预测.结果表明:运用Voxler软件能恢复地下三维密度分布结构,以此建立的三维重力建模能够表达地质环境,并直观的对全区资料进行浏览、分析、研究.说明先验信息约束下的重力三维建模技术在研究在深、边部找矿和重力异常的精细处理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客观评价。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研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耕地粮食单产逐年增加,土地流失比例逐年降低,土地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人口压力过大,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仍然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GDP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虽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紧迫。整体水平不容乐观,目前仍处于临界安全水平,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基于P-S-R模型的物元评价方法适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从系统论出发,本文就当前区域地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今后工作的若干建议,略陈管见.一、研究选题上的自发倾向和非效益性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地质研究全过程中居于纲领性的位置,它启动着整个研究的机制,制约研究工作的进程和方式,关系研究成果的效益.在当前区域地质研究的选题上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8.
选用十个随时间趋势性变化的函数作为零漂估计函数项,选用一系列不同周期的正、余弦函数作为周期变化的函数项,建立倾斜仪观测值中所含函数项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对上述两类函数按统一标准计算及挑选的方法。对漳州地震台SQ-70B倾斜仪资料的计算结果显示这一数学模型基本符合实际;周期等于50天的振幅,与台湾Ms>5.0级地震和福建省内ML≥4.0级地震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09.
北方旱区地下水位调控与盐渍化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密侠  李新 《地下水》1994,16(4):172-174,185
本文对我国北方灌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及其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