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最近研究表明,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不仅是岩石囤地幔减薄,而且下地壳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置换。本文强调下地壳过程,如岩浆底侵、置换和拆沉作用是理解岩石囤减薄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火山岩及其捕虏体的信息似乎支持在华北东部南、北缘存在局部造山带型的下地壳与岩石囤的拆沉作用。但是华北东部整体上的减薄机制难以用造山带的拆沉模式来解释。华北东部克拉通内部的火山岩中的下地壳捕虏体有两类,一类是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的底侵辉长岩和辉石岩以及榴辉岩相变质的石榴辉石岩,形成时代约在140~120Ma;另一类是经过了中生代变质叠加的前寒武纪麻粒岩。中生代华北东部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岩浆底侵作用,现今的下地壳很可能已大部分不是前寒武纪的下地壳,它们由中生代变质的辉长岩、镁铁质岩石以及经历了很强烈改造的前寒武纪下地壳麻粒岩组成。此外,在华北东部普遍存在着化学成分类似于“埃达克岩”的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岩石,它们的形成与岩浆底侵作用和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其熔融残留应是榴辉岩或石榴角闪岩。尽管如此,要通过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一个厚的密度很大的榴辉岩层,由它的重力不均衡来带动80~120公里厚的岩石圈地幔一起拆沉进入软流圈的机制很难发生在华北克拉通内部。岩浆底侵和置换作用是下地壳过程非常重要的形式,与岩石圈的减薄具有密切联系,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92.
辽宁玉米作物系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1998年10个代表站点的常规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辽宁5个区域的玉米作物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区域的玉米作物系数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3.
用Bigg型云室检测人工增雨防雹LN-94型三七弹和LN-97型五七弹的成冰率。检测结果表明:含1g AgⅠ三七弹的成冰率与国营152厂生产的83型催雨消雹弹大致相同,而含1gAgⅠ的五七弹则比三七弹高1~2个量级,含2gAgⅠ的五七弹比含1gAgⅠ的五七弹低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94.
以常见的地图上地名的位置标注为例,介绍3种获得象累点的方法。为了便于理解省去了冗长的推导过程,直接提供完整的数学表达式,套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95.
运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分析平台(MICAPS) 对常规资料和日本传真图进行加工处理,采用VB编程,建立了焦作市冬半年综合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6.
准静电场异常与地震--一种可靠短临地震前兆信息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编者按本专辑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全文共分为10个专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地震测量和地震烈度.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预测研究的看法和争论.并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看法:经验性的统计预测不应成为地震预测研究的主流和方向,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才是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7.
砂石泵泵量的选择是泵吸反循环钻孔灌注桩钻进工艺的关键,通过公式演算,提出泵吸反循环钻孔灌注桩钻井泵量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98.
大气层臭氧损耗与紫外辐射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产生的氟氯烃等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造成臭氧损耗 ,引起地面紫外辐射 ( UV-B)增加 ,进而造成对生物的有害影响。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和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就“臭氧洞”形成和紫外辐射增加对海洋浮游植物影响的关键所在 ,即紫外辐射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化效应 ,包括海洋生物对 UV- B的忍耐性和抵御能力、UV- B对海洋浮游植物细胞内、外生化环境的影响等 ,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9.
山东黄县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近纪的黄县断陷盆地中,煤与油页岩交互发育,呈旋回式出现。其中油页岩主要呈褐黑色、棕黑色,层理构造不发育,表现为致密坚硬块状。油页岩中有机质质量分数高达45%,并以I型干酪根为主。古生态学显示,古近纪黄县盆地中周期性发生海侵作用,油页岩生成于海水(咸水)与大陆淡水混合的微咸水-半咸水环境中。咸水与淡水混合时发生的凝胶作用是生成该块状油页岩的主要因素。当盆地基底沉降速率较快、发生海侵时,主要为油页岩沉积时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较慢、无海侵作用时,盆地为泥炭沼泽环境,主要发育煤层。这种基底沉降速率变化及周期性海水进退,是造成煤与油页岩呈旋回式沉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0.
对地震学一部分预报方法进行回顾性预报和实际地震预报的效能评价验算, 前者可反映预报方法可能具有的最好效果, 后者则反映现实预报的状况和水平。 回顾性预报的效能评价表明几种方法都能通过检验, 是有效的。 而实际地震预报效能验算的结果是, 通不过检验: 无论是有震预报, 还是无震预报, 在15%置信水平下所有的方法都通不过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