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7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2000年4月,奇村热水井出现水氡高值“异常”。本文从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异常变化特点、水氡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等方面,对该“异常”的干扰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证。认为水氡“异常”变化,与周围冷水井抽水有关,而不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22.
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河北、北京和江苏地区14口观测井的前驱波记录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前驱波记录次数占统计年份地震总次数的百分比;利用Cooper等人推导的井-含水层系统放大因子表达式,分析了井-含水层系统的特征参数与前驱波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大小与含水层的固有周期存在一定关系,即固有周期越大,记录前驱波的能力越强; 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大小还与导水系数和井孔半径平方的比值大小有关,该比值越大,响应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3.
定襄泉地质构造处于系舟山逆断层,属奥陶系灰岩溶洞水,泉水主要受降雨补给.本文采集了定襄七岩泉测点及周围4个取样点的水样,通过水质、水岩反应、氢氧同位素、采样点水氡和微量元素等水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定襄4#来源于直接降水,其余4个取样点均为同一水源,1#、2#(测点)和3#水源为径流岩石且逐渐积累后形成的地下水,5#水源径...  相似文献   
24.
利用水位、 气压和理论固体潮数据, 采用卷积回归法中水位对气压的阶跃响应函数, 定量地分析和判定了华北北部板桥井、 大灰厂井、 黄骅井、 大甸子井、 丰镇井和三号地井的井-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类型, 并结合研究时段内各井的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① 各井的滞后时间与阶跃响应函数之间存在明显的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关系, 且底数e的系数的正负决定了井-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类型; ② 承压井的阶跃响应函数随滞后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且最佳阶跃响应函数值越大, 相应的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也越大, 反之亦然; ③ 潜水井和半承压水井的阶跃响应函数随滞后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其最佳阶跃响应函数与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间的关系不明显, 可能与含水层的水力特性、 井孔结构及固体潮汐波的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25.
王吉易  宋贯一  平建军  范雪芳 《地震》2002,22(4):140-148
依据地下流体存在趋势性异常和短临异常的基本观测事实, 提出“应力-应变效应说与水诱发异常说并重”的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思路。按照这一思路, 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布网与选井原则提出了新的补充意见; 认为降水及其相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及大范围抽水等是地形变、地应变、地应力、水化及地电阻率等多种前兆异常产生的调制与诱发因素, 因而需要对原来的干扰因素的内涵作修正; 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做了新定义及主要特征的归纳; 对于今后的工作, 提出了加强对地下流体短临前兆异常重现性的研究、加强对浅层地下流体的调制与诱发作用的研究以及积极促进地震地下流体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6.
山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西及太原地区最新的 5 0年尺度的形变资料 ,分析、研究了区域形变场及其时空演化特征 ,认为山西地堑系的垂直形变场反映出其周围山区及次级隆起主要表现为持续上升 ,盆地主要呈趋势下降的总体特征。太原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 ,南部地区的沉降速率大于北部。地堑系内这种垂直形变场的态势 ,说明本区构造的垂直差异活动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以试验方法改变日常水汞观测中涉及的化学试剂用量,来分析水汞观测的干扰因素,实验数据表明:硫酸试剂是影响水汞观测结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试剂量与观测结果(汞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高锰酸钾、氯化亚锡试剂对观测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8.
汶川8.0级地震前典型流体中期前兆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范雪芳  王吉易  陆明勇 《地震》2009,29(1):132-140
汶川8.0级大震流体前兆异常的提取, 采用了严格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同一化"思路和从属函数等判定方法, 处理川滇等地区的水位、 水氡观测资料。 介绍了5个典型的流体前兆异常实例, 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汶川地震的流体趋势前兆异常变化是明显的, 这些异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其变化特征与与我国其他强震前的异常相似。  相似文献   
29.
对2008年3月奇村热水井数字化水汞观测数据出现波动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追踪分析。通过对现场周围环境调查、仪器运行状况、对比观测实验及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等,认为更换仪器、仪器K值变化大是造成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应用ATG6118H痕量氢分析仪在山西夏县地震台开展了试验测试,记录到比较翔实的观测数据。根据观测数据结果分析,地震前观测到断层氢气的异常特征是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时间短。对2012年3—11月痕量氢观测的背景值突变现象进行重点分析,对观测资料的进一步使用奠定基础,为新型仪器观测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